專欄四季隨筆

青春就像裝滿瑣事的漂流瓶

鄭靜:街道旁的商業區已經褪去鼎盛時的風貌,帶著年代感的電車從路中駛過,我和女兒看著它駛進梧桐,心裏想著有關時間的不同問題。

第一次知道芒種這個節氣,是在《紅樓夢》的書裏。芒種日,花神退位,須要餞行。大觀園裏的女孩子們祭拜花神,場面十分熱鬧。她們或用花瓣柳枝編成轎馬,或用綾錦紗羅疊成幹旄旌幢的,每一棵樹上,每一枝花上,都繫了這些物事。女孩子們嬉鬧開心,把一個節氣過成了節日。

在87版的《紅樓夢》電視劇中除了花紅柳綠、青春爛漫的大場景,還特意給李紈拍了特寫鏡頭。她站在花圃中,對著芍藥虔誠地拜了又拜。這本是未婚嫁的女孩子熱衷的儀式,李紈一個寡嫂,卻格外投入,她拜的不是花神,而是自己的青春。那盛開的芍藥,那爛漫的姑娘們,就是她曾經的青春,一去不復返了。

致青春,是永恆的情緒,它不光停留在大觀園裏,連綿不斷地在不同世代,輪番上演著。書中的大觀園是一座烏托邦,它收藏著賈府女孩們的青春夢想,也一併寄託着曹雪芹的美好歲月。那些無憂無慮,那些詩意與夢想,都在那個園子裏。在今天,中年人聚會的時候,也總時不時地會提起年少輕狂的往事,談過的吉他,喝過的酒,看過的世界盃,還有那挑燈夜戰的「紅警」,那一件件瑣事,都成了青春的漂流瓶,一直盪漾在彼此的心中。青春,是不需要申遺的,它比任何一項手工藝,都會更留長,因爲它纔是共性。

您已閱讀10%(492字),剩餘90%(431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居食趣

鄭靜,《美好家園》雜誌主編、財經網生活頻道主編、家居設計專欄作家、策展顧問,著有《歲時歷——日日是好日》、《中國風尚》、《新中式藝術》、《ART DECO 在上海》等,微網誌號@綠色蝴蝶,WeChat公衆號「蝴蝶廚房」。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