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已經過去一週,上海的梅雨還在繼續。據氣象部門推算,今年上海入梅早,但出梅晚,會有個格外漫長而且格外暴力的雨季。40多天的時間,整個城市就浸泡在雨水裏,悶熱潮溼,一眼望不到頭。難得雨停的日子,腦袋上又盤旋著低氣壓,讓本來就懶得動的身體,更有了拒絕出門的理由。那把日日不能放下的長柄傘,像是長在了身上一樣,隨著出門進門,嘩啦一聲撐開,收起,濺起水花,濺得自己和身邊的人一身。在梅雨季裏,反正終日都是溼漉漉、粘嗒嗒的,不分彼此。
從英國搬來上海生活的朋友,隔著螢幕告訴我,在這個夏天算是真正領教到上海的潮溼。雖然經歷過幾個春夏有了些親身體驗和心理準備,可對於這個梅雨季,還是覺著猝不及防。我平靜地回覆他,千萬別覺著詫異,別說是客鄉人,就連我這個上海土著,這段時間都對潮溼有了新的體會。梅雨無差別地對待著每個人,一而再再而三地重新整理每個人的認知。城市更新,其實不光是搬遷掉弄堂和弄堂口的菸紙店,有時候連天氣也會發生變化。所以誰也別說對上海是熟悉的瞭解的,這個城總會有一個角落一個時段,是我們陌生的。
如同這個梅雨季,我第一次發現自家的牆壁也會出汗,本以爲這是老房子纔會發生的災難,沒想到高層公寓裏照樣會遇到。因爲自己太固執,總想趁著雨停間隙,打開窗透透氣,沒想到潮氣洶湧澎拜,一來二去沒多久,陽臺房間的牆壁溼漉漉的,桑拿房一樣。嚇得我趕緊關窗抽溼,老老實實地與外界隔絕。每日早起開窗通風,這是我從小養成的生活習慣,不記得到底是家裏哪位長輩交代的,只覺著日子的節奏就是這般規定好的。每一天從開窗開始,從關窗結束,這一開一關間,度過一日光陰,好也一天壞一天,但這日常的節奏從不會打亂。若是遇上颳風暴雨天氣,那就要費些心思盯著窗外,一旦平息就立刻把窗推開,迫不及待地掰動黑色扳手,重重地推開玻璃窗,再順手把支持杆固定好,插入卯眼裏。如今弄堂搬遷,家裏的鐵窗統一換成了玻璃移窗,不用推出去,只是左右移動就行,像小時候玩的玩具華容道一樣,移開一扇窗,夏日的風就吹了進來,這是和夏天最輕鬆的親近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