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中秋

月到中秋,鄉愁也變得平和了一些

鄭靜:假期匆匆,回鄉團聚的念頭也還沒有那麼緊迫,當節日的儀式感稍退,中秋的氛圍似乎是更輕鬆、更體諒的。

上海的城隍廟在一年中有兩個時段是有燈會的,一是元宵,二就是中秋。

元宵節前後那幾天去看燈是要買門票的,一到太陽落山,各個出入口就站滿了保安,要驗票才能進。所以不少上海人會錯峯出遊,在春節前幾天就抓緊時間去看燈,一來是省些鈔票,二來節日當天也好不用去湊熱鬧,可以定定心心地喫團圓飯。畢竟元宵那頓家宴還是很隆重的,喫好湯圓,這年纔算真地過去了。

中秋的燈會就和善很多,不收門票。中秋前後一個月的時間,任何一個時段都免費,可以輕鬆隨性地進去看燈。在上海人的心裏,城隍廟和豫園其實是一個概念,所以雖然所有宣傳上稱作「豫園燈會」,其實那些花燈都掛在城隍廟旁邊的商業區裏,豫園裏是一盞都沒多設,到了傍晚,照常閉園。上海人習慣把中秋節叫做八月半,初一、十五進香逛廟會是老城廂留下的習俗。農曆八月,年過大半,又逢節日,翻出點老古董的講究,多少也算是個安慰。

您已閱讀12%(368字),剩餘88%(276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居食趣

鄭靜,《美好家園》雜誌主編、財經網生活頻道主編、家居設計專欄作家、策展顧問,著有《歲時歷——日日是好日》、《中國風尚》、《新中式藝術》、《ART DECO 在上海》等,微網誌號@綠色蝴蝶,WeChat公衆號「蝴蝶廚房」。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