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月餅潮流背後的記憶和期待

鄭靜:就像月有陰晴圓缺,月餅也會經歷不同的風潮和輪迴,但它之所以依然不可或缺,是因爲人們有關中秋的情結始終如一。

中秋臨近,上海南京路上的老字號門口照例又排起了長隊。新雅粵菜館門口的隊伍用金屬隔離欄圍著,繞了好幾道彎,有點往昔春節購買火車票的樣子。店鋪裏那一盒盒傳統包裝、傳統口味的廣式月餅,一直是上海人記憶中的味道,蛋黃蓮蓉、上等五仁、玫瑰細沙,打開那個鐵盒子,就能聯想到它的味道,連同節日的回憶一起湧上心頭。

步行街上另一家受歡迎的月餅鋪子,是老大房。新鮮烤面市的鮮肉月餅,終年有人排隊,哪怕是平常日子也要等上刻把鍾,中秋節前更是緊俏,歷來是要動用保安來維持秩序的。酥皮月餅,上面蓋著紅戳,比起廣式月餅它的包裝更加簡易,最簡單的紙盒,裝入月餅後沒多久,就會印出油漬來。不過上海人從來不會嫌棄它,頂多臨時抱怨兩句,照樣高高興興地買回去,送親朋好友也能拿出手,包裝盒上那個真老大房的字樣,就足以表示了誠意。

和其他節令食品比起來,月餅的時令性更強。平常日子裏糉子和湯圓,還時常能見到,但月餅的商業保鮮期頂多只有一個月。一旦到了農曆八月十六,再精美的月餅也會少人問津,只能留著自家慢慢消化。所以商家們都會抓住黃金時期,卯足了勁吆喝,如果倒退產品研發和包裝設計的話,基本是過了春節就要開始了。中秋季的行銷額,可是下半年的重要考覈指標。

您已閱讀24%(506字),剩餘76%(160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