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 editorial文章檔案

FT社評:川普關稅促使中日關係回暖

中美關係穩定期間,中國對於實際上凍結與日高層交往沒有多少顧忌,但川普升級貿易戰後,中國修復中日關係。
2018年8月31日

南非
FT社評:南非爲何需要「土改」?

南非之所以需要「土改」,是因爲不這麼做在道德上和政治上都是站不住腳的。但改革必須讓所有各方都參與其中。
2018年8月28日

FT社評:科技股過山車行情值不值得憂慮?

美國科技巨擘的「財報行情」突顯了其商業模式的重要差異,也預示未來市場會有更大波動。從最近的行情中,投資者可以汲取三條教訓。
2018年8月2日

伊朗
FT社評:川普退出伊核協議後果嚴重

川普單方面決定終止履行伊朗核協議不僅是對中東和平的威脅,還將美國與其歐洲盟友長期的緊密關係置於嚴重危險境地。
2018年5月10日

FT社評:川普向中國提出非理性貿易要求

美國貿易代表團向中國提出在經濟上有誤、外交上有毒、法律上有破壞性的要求,就好像川普政府巴不得打一場貿易戰。
2018年5月7日

FT社評:川普需要聯合盟友應對中國

川普正把美國推向一場不太可能打贏的貿易戰。如果他想針對中國的貿易和投資政策採取行動,他需要走多邊路線。
2018年3月22日

FT社評:新興市場摸索自己的道路

2017年新興市場表現大體良好,但它們在2018年的前景很難簡單概括,現階段各不相同的國內因素比共同的外部條件更爲重要。
2018年1月16日

FT社評:推動中國更加開放

西方的貿易官員必須把目光牢牢地放在推動中國更加開放這個目標上,而不是保護國內市場,使其免受中國的競爭。
2018年1月3日

伊朗
FT社評:伊朗政府應傾聽國內抗議者的聲音

在伊朗現行體制內,羅哈尼總統仍是變革的最大希望。但此次抗議釋放出一種信號:政府必須更好地回應民衆合理的不滿情緒。
2018年1月3日

首都
FT社評:遷都的講究

在埃及的新首都建設工程上馬之前,總統塞西也許可以從嘗試過遷都的澳洲、巴西和土耳其等國家汲取一些有用經驗。
2018年1月2日

蘋果
FT社評:iPhone中的血與汗

生產iPhone的工廠濫用學生勞動力並非最令人髮指的剝削事例,但財力雄厚的蘋果未管好自己的供應商仍是不可接受的。
2017年11月24日

川普
FT社評:川普亞洲之行的混亂信號

美國總統出訪亞洲期間針對北韓核武威脅呼籲地區團結,卻在經貿關係問題上發表生硬的經濟民族主義言論。
2017年11月20日

FT社評:中國需要的債務平衡術

中國政府必須嚴格恪守對貸款成長、工業產能及由可疑的基金公司、信託及理財產品構成的影子銀行系統的限制。
2017年11月17日

TPP
FT社評:拋開川普的TPP仍值得期待

在沒有美國的情況下重新開啓TPP談判絕非易事,但剩下的11個成員國仍願爲此嘗試,這釋放了一個積極的信號。
2017年11月13日

中國
FT社評:中國放寬外資參與金融業限制值得歡迎

中國放寬對金融機構外資所有許可權制可以促進專業精神,加強與外部世界的聯繫,併爲境外機構提供一些真正的機會。
2017年11月12日

世行
FT社評:世行不應向川普妥協

對於中國在資金方面還有何缺口需要世行填補,應展開辯論。但如果世行輕易向川普屈服,其公信力將嚴重受損。
2017年10月15日

FT社評:對北韓採取一致行動是唯一可行辦法

這次在安理會獲得一致通過的制裁能否奏效,主要看中俄執行決議的意願。必須讓金正恩認識到,這次制裁將不同以往。
2017年8月8日

FT社評:川普應慎使301大棒對付中國

美國若想利用301條款迫使中國屈服,可能適得其反。利用此類強硬武器或被視爲極端挑釁行爲,有引發全面貿易戰的風險。
2017年8月7日

FT社評:中印和美歐在私隱保護上越走越遠

新興市場鬆懈的私隱和數據保護法律有明顯隱患。而不同市場監管制度的差異也使西方科技公司面臨不公平的競爭環境。
2017年7月28日

FT社評:政策不確定性仍是全球復甦大敵

雖然已經不再是全球經濟成長的唯一引擎,但若美國在國際貿易中開啓一場重大沖突,仍有可能導致整個成長驟停。
2017年7月25日

法國
FT社評:馬克宏勝選爲法國歐盟帶來希望

馬克宏以自由主義、中間立場的路線回應民粹主義政治,法國此次選舉讓歐洲有理由希望民粹主義反叛浪潮見頂了。
2017年5月9日

FT社評:川普減稅計劃異想天開

川普方案像注射了興奮劑的「里根經濟學」,但歷史並不支持里根顧問拉弗的觀點,世上沒有減稅「自行補償」的點金術。
2017年4月28日

歐盟
FT社評:維護跨大西洋聯盟,歐盟當自強

歐盟須動用其在華盛頓的全部影響力勸說美國,軍事同盟對雙方都有益。同時,歐洲須爲自身安全承擔更多責任。
2017年2月3日

南韓
FT社評:南韓部署薩德影響重大

在南韓決定部署薩德和國際仲裁庭裁定中國在南海的許多領土主張無效後,各方應意識到該地區戰略緊張局勢已升級到危險的水準。
2016年7月25日

FT社評:白宮應對新國務卿放權

是時候改變白宮對美國外交政策的高度主導局面了。白宮政治鬥爭太多,戰略思考不夠,應當賦予新任國務卿克里比其前任希拉里更多的自由裁量權。
2013年2月4日

原油
FT社評:石油禁運並非兒戲

過去75年,把石油禁運當作外交或戰爭手段的通常是消費國(尤其是美國和歐洲),而非生產國,但這會引發石油生產國採取以牙還牙的報復措施。
2011年12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