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經濟

FT社評:川普減稅計劃異想天開

川普方案像注射了興奮劑的「里根經濟學」,但歷史並不支持里根顧問拉弗的觀點,世上沒有減稅「自行補償」的點金術。

美國人喜歡政府計劃,但是討厭稅收。過去40年裏,共和黨人以奇思妙想迎合民衆這兩種自相矛盾的好惡。他們削減稅收,但不削減支出,結果就是增加了赤字——這恰恰是保守派承諾不會做的事情。唐納•川普(Donald Trump)也不例外。他承諾把公司稅稅率從35%降至15%,同時一次性調低稅率,以吸引美國公司把在海外的逾2兆美元利潤匯回國內。個人所得稅最高一檔的稅率也將由接近40%降至33%。

川普現在提出的與其說是一項稅收計劃,不如說是政府將據之與國會談判的粗略原則。即便如此,川普沒有提出任何封堵稅收漏洞的實質性舉措,更加絲毫不提削減支出,以填平他的提議將造成的資金缺口,這一點卻也著實令人喫驚。據稅收政策中心(Tax Policy Center)估算,新稅改方案在未來10年內將給政府造成約2.4兆美元的成本。這在政治上會讓共和黨人難以接受,因爲他們承諾過只支持不影響財政收入的稅改。

政府說,減稅將帶來經濟成長,從而抵消稅收收入下降的影響。這是借用了隆納•雷根(Ronald Reagan)的顧問亞瑟•拉弗(Arthur Laffer)的觀點。雖然說減稅應該會對需求構成短暫的刺激,但過去20年裏沒有證據表明減稅能持續地促進經濟成長。小布什(George W Bush)政府在2001年和2003年的減稅並未讓經濟出現成長。歐巴馬(Obama)時代的減稅也一樣。而在1990年,在老布希(George HW Bush)增稅後,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連續5年提速。比爾•柯林頓(Bill Clinton)任總統期間,在增稅的同時經濟實現了強勁成長。歷史並不支持拉弗的觀點。世界上沒有能夠讓減稅「自行補償」的點金術。

您已閱讀44%(713字),剩餘56%(90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