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每個月都有收入,爲什麼還要工作?」許永安(音譯)這樣問。他現年55歲,來自安徽省,以前是一位鋼鐵工人,目前接受了一項提前退休補償安排。這似乎有些令人費解:在中國這個世界工廠,居然要出錢讓工人們別來上班。這一難題的解決方法——就像中國經濟的大多數難題一樣——歸根結底在於債務。
中國政府擔心,多年來靠投資拉動的經濟成長導致中國債務負擔沉重、工業產能嚴重過剩。導致許永安提前退休的,正是中國政府領導的關停低效工廠的行動。
中國的債務水準已上升到危險級別,這一點是無可爭議的。根據國際結算銀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的數據,中國非金融部門的債務已從2007年的6兆美元上升到如今的近29兆美元。這些債務相當於中國國內生產毛額(GDP)的260%,帶來了信貸效率的大幅降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指出,2016年中國需要4個單位的信貸才能實現1個單位的GDP成長。十年前,這個比例是1.3:1。
您已閱讀36%(423字),剩餘64%(76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