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舜文章檔案

價格
疫時價格管制之過

陶舜:政府要守住自己的權力邊界,做市場競爭的鼓勵者和守護者,不應妄圖消滅競爭,自己拿好人卡,卻讓別人付代價。
2022年4月21日

交通
禁摩限電:懶政與腐敗的變奏?

陶舜:深圳執法當局不顧反對依然堅持「禁摩限電」,反映了兩個問題,一是懶政如水之就下,勤政善政猶如攀登,二是懶政開啓腐敗空間,勤政善政則清湯寡水。
2016年4月10日

疫苗
追責政府,捍衛民衆「恐慌權」

陶舜:媒體曝出的山東「問題疫苗」,讓很多中國人陷入恐慌。隨之而來的是一些「闢謠」,還有不少人把批評的矛頭指向媒體,認爲媒體聳人聽聞。但公民有「恐慌的權利」,尤其是在覈心資訊短缺而監管跟進又疲緩的時候。假如網路口水仗能夠推動疫苗行業以及整個監管體系的整頓,也許是個好事。
2016年3月23日

創業
輕創業時代的生活真相

FT中文網撰稿人陶舜:輕創業時代已到來。輕創業和網路生活方式相互對映,偕同演化,彼此交融。傳統的人際關係尤其是僱傭關係,都在面臨不小的衝擊。
2015年10月7日

讓「新鄉村運動」重塑故鄉

FT中文網撰稿人陶舜:「逃離北上廣」只是簡單地將城市與鄉村相對立,當今在中國更酷的事情,是將鄉村與城市巧妙勾連的「新鄉村運動」。藉助網路,鄉村被賦予更具當代性的商業色彩,進而帶動文化和政治氛圍的變遷,鄉村也由此不再是「回不去的故鄉」。
2015年2月17日

輿論
2014消失的「大V”

FT中文網撰稿人陶舜:伴隨著「大V」的消失,「五毛」在2014的中國輿論場終於熬出頭,儼然登堂入室,而網信辦卻開始了世界範圍的遊說。
2014年12月25日

社交
一個螢幕僞社交症患者的自白

FT中文網撰稿人陶舜:我觀察過自己,在成癮性依賴時段,夜裏我幾乎離不開手機,在微網誌、WeChat、QQ等各種應用之間爬來爬去,捕捉任何風吹草動,常常到凌晨還無法安睡。
2014年11月23日

從三聯夜讀到中國的讀書尺度

FT中文網撰稿人陶舜:三聯夜讀正讓中國黑夜的公共內涵變得具體。但24小時夜讀的經濟和社會效益,距離35年前三聯自己刊發的《讀書無禁區》願景,前路依舊很長。
2014年5月11日

「到訪式扶貧」可以休矣

FT中文網撰稿人陶舜:慣例上,扶貧是個技術活,是經濟行爲應講究市場思維。但在中國政治因素影響過大,尤其是領導人動輒「到訪」讓扶貧頗爲尷尬,蘭考就是一例。
2014年3月27日

我爲什麼喜歡雷人提案

FT中文網撰稿人陶舜:作爲新聞人,我喜歡雷人提案,因爲對於「兩會」,普通人能吐槽的也只有政治花絮了。不改變雷人的委員代表遴選機制,又怎能減少雷人提案?
2014年3月7日

東莞掃黃?

FT中文網撰稿人陶舜:中國「掃黃」依舊難改被政治和宣傳異化的命運。央視在東莞掃黃第一波報導中喊話:「法治中國沒有掃不了的黃!」問題是,真的是在掃黃麼?
2014年2月14日

書店
戳破實體書店的「沒落貴族」幻覺

FT中文網撰稿人陶舜:不論傳統書業中人願不願意,網路新思維一定而且正在改造書業,整個行業將重新洗牌。與其落寞自哀守護粗放的「注意力經濟」,不如另尋出路。
2014年1月9日

中國夢
「中國夢」的宣傳形態解析

FT中文網撰稿人陶舜:一張廣告畫裏看宣傳。在中國夢的宣傳上,上層宏大的敘事目標與陳腐的宣傳機器已然脫節,後者已遠遠跟不上前者日益成長的需求。
2013年12月27日

讀書
不讀書時代的「讀書會」

FT中文網撰稿人陶舜:真是戲劇性的一幕,不再讀書的人們樂於聽偶像們的讀書心得,喝幾碗亂燉的心靈雞湯。商界大佬們的讀書會成爲其中最成功的一朵奇葩。
2013年10月12日

媒體
新聞抒情腔之過

中國媒體人陶舜:新聞抒情有獻媚之嫌,有的對權勢者撒嬌以討賞賜,有的對無權勢者泛情以博民望,但事關國是民瘼的新聞實踐,當以正大之精神出之,纔算不失大體。
2013年7月7日

語言
「屌絲」能代表先進文化嗎?

中國媒體人陶舜:使用「屌絲」一詞是無權勢者的「權勢」,從精神上將這一點點弱者的「權勢」剪除淨盡,無異於從肉身徹底切除「道路以目」的眼睛和他們的淚腺。
2013年5月22日

教育
教育能改變命運?

中國媒體人陶舜:教育可以提高個人素質,卻不足以改變命運,命運其實事關奮鬥。指望僅僅通過受教育改變命運,是懶惰的,更是對自身生命力的藐視與不負責任。
2013年4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