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輿論

2014消失的「大V”

FT中文網撰稿人陶舜:伴隨著「大V」的消失,「五毛」在2014的中國輿論場終於熬出頭,儼然登堂入室,而網信辦卻開始了世界範圍的遊說。

一年將盡,我的中國媒體同行如今忙著給各色人等加冕以及相互加冕,在北京嚴酷的冬天,一天好幾場年終頒獎禮卻是家常便飯,似乎抱團取暖,又似乎僅止於面子和票子的遊戲,那些面目齊整、趕集般喧囂的媒體大戲,在我的朋友圈屢屢刷屏,站在熱鬧之外,我時時恍然,默而慘然:大V真的消失了。

大V是誰?大V是粉絲很多且願意針對公共事務批評建言的人。這是微網誌興起幾年來對公衆輿論場的一個貢獻。不過大V的消失不是偶然的,儘管2014來得更猛些。早在2013年,大V就經歷過一連串汙名化的過程。以薛蠻子的嫖娼事件爲標誌,在央視的直播悔罪鏡頭之下,大V經歷了一場聲勢不小的汙名化運動,隨後大V們似乎進入了一種甩不掉的「自汙模式」(看起來是這樣,你懂的),有的嫖娼,有的吸毒,大V先前在網路輿論場所積蓄的道德魅力,在汙名化運動中很快就被消解了。

有一陣子大V成爲傳統媒體隱而不發的敏感詞,而基於上述種種中國式的原因,在人們的線下聚會中,大V漸漸淪爲令人避之不及的詞兒,當朋友們介紹誰誰誰是大V的時候,被介紹者甚至經常自嘲「你纔是大V、你全家都是大V」,曾經近似於風雲人物的「大V」,在詞義的根兒上被朝野合力徹底地解構了。

您已閱讀15%(492字),剩餘85%(288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