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政治

「到訪式扶貧」可以休矣

FT中文網撰稿人陶舜:慣例上,扶貧是個技術活,是經濟行爲應講究市場思維。但在中國政治因素影響過大,尤其是領導人動輒「到訪」讓扶貧頗爲尷尬,蘭考就是一例。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一直很忙,前些日子他抽空又去了河南蘭考,直奔焦裕祿紀念館,早在2009年4月身爲國家副主席的他就去過一趟蘭考,也是參觀焦裕祿事蹟展。奇怪的是,焦裕祿典型樹立了幾十年,蘭考的「國家級貧困縣」仍未摘帽。國家領導人來了,蘭考有望很快脫貧了嗎?

我希望答案是肯定的。雖然習近平此行主要目的並非訪貧,而是作爲其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的一個地點,但不難想像,接下來很快就會有針對蘭考的特殊幫持政策。然而,這種大佬「到訪式」的扶貧現象,恐怕未必是好事。

權且拿蘭考來說,因中共一直著力宣傳焦裕祿,這個貧困縣實則擁有其他貧困縣沒有的巨大的政治資本,因而直接吸引了很多高官甚至國家領導人的「高度重視」,屢次有望兌現成經濟資本。但蘭考卻在成名數載仍不脫貧的路上越走越遠,這一點,有待審視。

您已閱讀12%(339字),剩餘88%(253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