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泰文章檔案

展望2025:中國經濟成長目標和挑戰

滕泰、高佳穎:新時期如何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最好的方式是發通用消費券。這不是錢從哪兒來的問題,而是錢到哪兒去的問題。
1月10日

民企已成創新「頂樑柱」,九成企業研發下降怎麼辦?

滕泰、張海冰:每當經濟陷入困境時,往往是創新帶領走出低谷。不僅大企業和國家攻關「卡脖子」是創新,中小民營企業創新也值得鼓勵。
2023年12月11日

經濟
以兆級消費補貼,穩住中國經濟大盤

滕泰、張海冰:消費超預期下滑或造成經濟「失速尾旋」風險,只有儘快出臺兆級別的大規模消費補貼政策,才能穩住中國經濟大盤。
2022年6月10日

影響中國經濟發展的五大錯誤觀念

滕泰:觀念解放是經濟發展的前提。如果觀念錯誤,可能造成經濟發展停滯甚至倒退。哪些代表性觀念,正在誤導決策並嚴重影響中國經濟?
2022年5月4日

加息能否降低滯脹風險?

滕泰、張海冰:美聯準的問題不在於要加息,而是在於加息來得太晚。在俄烏戰爭的陰雲下,全球通膨的灰犀牛和經濟衰退的黑天鵝卻正在臨近。
2022年3月9日

中國風險之辯:不能用「供給側管理」代替供給側改革

滕泰、張海冰:假如把對企業經營行爲的管理和呼籲當作供給側改革,就轉移了方向,供給側改革是刀刃向內改自己。
2017年8月14日

兩會
減稅不是西方國家專利

是否存在「死亡稅率」或「臨界稅率」?每降低一個百分點的稅收,就會有千萬家企業爲中國經濟注入成長動力。
2017年3月2日

醫療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把脈醫療亂象

滕泰、張海冰:中國醫療服務領域的供給形成機制存在嚴重的問題,是供給側矛盾最突出的領域之一。爲了增加醫療有效供給,降低供給價格,應該如何著手?
2016年5月16日

供給側改革重點在於培育新動能

萬博新經濟研究院滕泰、劉哲:產能過剩問題根本原因在供給結構老化導致的供需不匹配,進而產生資源配置扭曲和低效;根本出路在於促進新供給創造新需求,形成新動能。
2016年3月18日

供給側改革須避免三大誤區

萬博經濟研究院滕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哪些要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該怎麼改?一不能炒概念,二不能把供給側改革誤解成新計劃經濟,三不能將需求和供給相對立。
2015年12月8日

經濟學
經濟學應告別傳統價值論

萬博經濟研究院院長滕泰:傳統經濟學教科書所傳授理論,大多誕生於牛頓時代的世界觀和哲學觀。如今物理學前進了幾百年,經濟學基礎價值理論卻仍留在過去。
2014年11月3日

新供給主義的三大穩成長主張

萬博經濟研究院院長滕泰:「錢荒」以來的資本供給短缺及高昂融資成本,是本輪中國經濟持續下行的首要原因,未來應對在於降準減稅,啟用股市。
2014年5月7日

高利率危及中國經濟

萬博經濟研究院院長滕泰:中國近幾年實際利率不斷攀升,顯示中國央行已執行偏緊的高利率政策,這不僅影響中國金融穩定,而且正在壓垮實業、嚴重扭曲中國經濟結構。
2013年11月6日

計劃生育從來不是最優選擇

萬博經濟研究院院長滕泰:中國即將提前迎來老齡化時代,原本就並非最佳選擇的計劃生育政策,更顯得過時且正在放大各種社會矛盾。中國應儘快調整計劃生育政策。
2013年9月23日

中國經濟後發優勢的誤區

萬博經濟研究院院長滕泰:中國經濟仍有很大潛力,但這絕非源於新結構主義學派的後發優勢,而是來自短期內能否用新供給主義重啓改革。新結構主義和後發優勢理論,不僅不能維繫成長,反而會誤導經濟結構的調整和轉型。
2013年9月2日

中國宏調應把焦點從需求轉向供給

萬博經濟研究院院長滕泰:中國宏觀調控在過去十年都着眼於總需求管理,效果不佳。是時候從需求轉向供給,通過放鬆對人口、資本、土地等的供給約束,推進改革。
2013年5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