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行的計劃生育政策到目前爲止已實施了三十餘年。該政策的支持者認爲其在實施的過程中成功緩解了中國人口與資源之間的矛盾,爲之後中國經濟的騰飛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越來越多的學者認爲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的日益加深,曾令中國經濟長期受惠的人口紅利逐步喪失,計劃生育政策嚴重拖累了中國經濟的高速成長。更有學者認爲計劃生育政策一開始就是一個錯誤。諾貝兒經濟學獎得主科斯生前曾表示,計劃生育政策是一項非常不合理的政策,長期來看,計劃生育不僅會使人口紅利迅速消失,更會最終讓中國面臨亡國之禍。面對如此多的質疑聲,我們不禁要問,計劃生育難道真的是當時解決中國人口資源矛盾的唯一選擇嗎?假如沒有選擇執行計劃生育政策,中國真的就會陷入長期貧困的階段嗎?
首先,需要搞清楚的是,歷史上當人口負擔超過了資源最高負載能力的時候,控制人口生育是否是當時社會的唯一選擇。人類歷史上從公元元年到1500年的漫長歲月裏,人口增速和人均GDP增速都維持了緩慢成長的趨勢,而從1500年到1800年的三百年間,二者趨勢則轉爲同步下降,表明人類社會歷史上第一次面臨了嚴重的人口與資源矛盾。爲解決這一問題,西方社會選擇了尋找新資源,拓寬新領土和開發新技術。從1500年前後開始的殖民時代,葡萄牙、西班牙、荷蘭和英國等海上強國相繼崛起。亞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各地區就政治地位而言,相繼淪爲歐洲列強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就經濟地位而言,則分別成爲列強的原料產地和產成品傾銷市場。而自18世紀後半葉開始的工業革命更是令西方各國的人均GDP出現了爆發式成長。由此可見,在第一次大規模人口資源矛盾出現的時候,西方社會的選擇是先通過不斷地開拓新領土來分流一部分本土的剩餘勞動力,而後再借助工業革命的契機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以消化其餘的剩餘勞動力,在300年的時間裏,逐步化解了人口資源矛盾。
同一時期的中國則選擇了完全不同的道路。在明清之際十餘年的統一戰爭結束之後,清朝統治者不但重新分配了原先的土地資源,還在之後近百年的對外擴張中將中國實際控制的領土面積擴大了近一倍。就這樣,中國通過擴張領土和重新分配資源的方式化解了人口資源危機。可見,在第一次全球性的人口資源矛盾爆發期間,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其應對方案都不包括控制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