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國際評級機構下調中國評級,再次引發對於中國風險的諸多討論,防範風險亦是近年經濟政策重點。中國經濟最大風險存在何處?應該如何應對可能風險?對世界而言,中國經濟風險又意味著什麼?FT中文網近期組織《中國風險之辯》專題討論,編輯事宜,聯繫徐瑾 [email protected] 。
如果能夠不忘初心,緊緊圍繞「去殭屍企業」展開,「去產能」就不會擴大化,不會嚴重扭曲市場信號,也不會搞成「新計劃經濟」。供給側管理和供給側呼籲雖然也是必要的,但如果把這些對企業經營行爲的管理和呼籲當作供給側改革,而不去觸及生產關係和經濟體制層面,就轉移了改革的視線和方向。供給側改革不是「刀刃向外」改別人,而是「刀刃向內」改自己。衡量供給側改革成效的標準不是如何幹預企業生產,而是是否解放和發展了生產力。
一、什麼是真正的供給側改革
您已閱讀8%(359字),剩餘92%(430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