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中國民營企業已經站在了創新和全球競爭的最前線:在通訊、晶片、人工智慧等領域,走在創新前列並與國際巨擘展開競爭的是華為公司、科大訊飛等民營企業;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正與特斯拉在全球搶佔市場份額的是比亞迪和蔚來、理想、小鵬等民營「造車新勢力」;在鋰電池領域,民營企業寧德時代全球市場佔有率超過36%;在光伏領域,隆基綠能等中國民營企業保持著全球兩大主要賽道的電池效率冠軍地位;在網路領域,Temu,、CapCut、TikTok、Shein等來自中國的APP常年佔據美國下載排行榜前列;在生活服務領域,美團、餓了麼等平臺發展出來的O2O模式已經深刻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
但與此同時,大量中小民營企業的創新意願卻處於低谷,超過95%的民營企業反映研發強度同比下降。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全社會對創新和創新報酬的定價偏低,對除了晶片等卡脖子技術之外的其餘各種創新認可度不高,甚至對商業模式創新持否定態度等社會輿論氛圍,也是影響創新的重要因素。只有讓全社會對民營企業的創新貢獻有更充分的認識,切實解決民營企業創新面臨的各種困難和挑戰,推動提高創新報酬,才能推動民營企業更多地投入創新活動,進一步激發中國經濟的創新活力和發展動力。
您已閱讀18%(518字),剩餘82%(237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