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皓琳文章檔案

大國創新如何教育先行:高等教育的新實踐

西湖大學副校長許田認爲,人類社會的發展越來越依靠個人的創新,而不是組織的力量。怎樣培養能夠創新的人,當下最重要的改變之一,就是人才培養方式的多樣化。
2019年12月25日

Twitter亞太區總裁:Twitter是個自拍更少的平臺

馬婭•哈瑞期待看到中國廣告主的海外行銷策略,從「短線」思維模式向目光更長遠的思維模式轉變。用更具文化敏感性的方式做行銷,對從業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19年6月27日

教育
《少年時》創辦人楊鳴鏑:不爲孩子做「淺顯」的讀物

這位旅美出版人致力於通過一本「不矮化兒童」的讀物,培養能解決未來複雜難題的年輕一代。作爲「學霸」家庭的媽媽,她與孩子的相處之道是常常鼓勵他們「冒險」。
2019年6月12日

教育
巴黎政治大學校長:看重對世界有好奇心的學生

彌雍表示,社會科學最重要的意義是培養有見地、能夠積極參與並改變社會的公民。巴政在錄取時看重學生的好奇心、對世界的興趣,與參與感。
2019年5月14日

梁靜:創業的女性有得也有失

松鼠AI合夥人梁靜坦然面對自己生活與工作中的「不平衡」。成長於一家兩代女性創業的創業世家,她對事業、家庭,和人生價值有著不一樣的理解。
2019年5月6日

教育
羅德獎學金:歷史最悠久的獎學金有什麼特別?

已有116年曆史的羅德獎學金今年將進行第五屆中國「羅德學者」的評選,羅德基金會執行長柯理思博士接受FT中文網的專訪,聊了聊羅德獎學金的前前後後。
2019年4月16日

教育
英國文化教育協會榮欣:早期學英語,家長切忌太功利

英國文化教育協會考試部市場副總監榮欣介紹了雅思考試的新變化,以及與《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的對接情況,還分享了她對於孩子早期學英語的見解。
2018年12月7日

教育企業的未來不分線上與線下:兩家公司的創新實踐

線上線下廣泛聯結的大潮中,不僅傳統教育機構正擁抱新科技,就連AI教育也廣泛佈局線下。爲此,FT中文網採訪了松鼠AI創辦人慄浩洋和Etonkids北京伊頓國際幼稚園總裁康雁。
2018年11月1日

EMBA
除了人脈,EMBA項目還能帶來什麼?

有中國參與的跨國合辦EMBA項目近年表現出色。與復旦合作EMBA項目的華盛頓大學奧林商學院副院長孟潤認爲,爲了社交而讀EMBA無可厚非,重要的是坦誠表達需求。而除了人脈,最關鍵的提升是自信。
2018年7月4日

教育
杜克校長普萊斯:給新生最重要的建議是要睡飽

杜克大學校長在中國行期間,闡釋了對崑山杜克的期望。他還建議大學生保證充足睡眠,「把正在做的每件事列出來,然後刪掉四分之一,大多數人做得太多,卻不一定做得好。」
2018年8月1日

馬里蘭大學商學院副院長弗肯德:關於川普稅改和MBA的迷思

作爲公司稅專家和金融學教授,弗肯德對川普稅改和MBA有一些獨特的看法:川普稅改爲美國建立了有益的可持續的稅制系統,而商學院學生也不被鼓勵畢業就創業。
2018年1月24日

新零售
銀泰商業陳曉東:「豁出去了」做新零售

銀泰商業CEO認爲,百貨商場不改變就是自取滅亡。在被阿里「收編」後,銀泰全場商品線上線下同款同價,還啓動付費會員制度,宗旨則是「顧客開心就好」。
2017年11月19日

蔡聰:作爲視障人,我是怎麼活成一朵「奇葩」的?

蔡聰和同事發起「金盲杖奇葩成長營」,希望傳遞自己的經驗,幫助中國1800萬視障者甩掉標籤和包袱,融入社會。
2017年8月30日

戴慕瑞:捷豹荒原路華的中國發動機工廠意味著什麼?

奇瑞捷豹荒原路華汽車總裁表示建在常熟的發動機廠是捷豹荒原路華首家海外發動機工廠,年產能13萬臺,將只供中國市場使用。
2017年8月17日

「紅板報」的大膽中國實驗

Flipboard中國團隊從總部獨立,並發布新產品「紅板報」致力做「好看」內容,這是矽谷科技公司在中國市場的全新實驗,也是一場大膽賭局。
2017年7月28日

教育
南五環邊上學夢:北京首所打工子弟中學的奇蹟與困境

蒲公英中學建校12年,見證幾千名幾乎走投無路的學生的蛻變。如今,奇蹟卻被擋在了無法竣工的新校舍門外。
2017年6月16日

浙洽會
在華外企與本土新創公司的中國式創新答卷

在移動互聯、社群媒體和電商主導的時代,在華外企如何在中國市場調整策略?新創企業如何在創新中找到痛點?
2017年6月15日

與FT共進下午茶:假裝在紐約

自媒體大V「假裝在紐約」背後的男人說,人生最重要的無非是處理好兩個關係:你跟世界的關係,你跟自己的關係。他想從這兩個維度分享自己的所看、所思、所想。
2017年5月7日

博鰲之辯:中國樓市泡沫會破嗎?

原中國財政部科研所所長賈康認爲,十五年內一線城市均價不會下行。齊魯資管李迅雷則表示,2020年左右全國房價會普跌,之後該漲的還會漲回來。
2017年4月24日

音樂人汪峯的博鰲吶喊

汪峯認爲,中國音樂行業在倒退,音樂不是有才華能付出就有回報。喜歡問別人夢想是什麼的他,拿自己對音樂行業的夢想創了業。
2017年3月26日

清華大學校長邱勇:本科新生必須學會游泳

邱勇表示,知識與能力不是清華最爲重視培養的東西,價值塑造纔是重中之重。清華還將加大對體育教育的側重。
2017年3月23日

與FT共進下午茶:魯白

清華大學教授魯白談中國的大學、高考、教育和希冀。中國教育改革可從西方借鑑許多經驗,卻應注意避免盲從。
2017年2月27日

教育
麥迪甘:中國是哥大全球戰略的核心

哥倫比亞大學副校長認爲,中國在哥大的全球計劃中佔據中心地位,合作正拓展到教研之外的其他領域。
2017年1月31日

餐飲業
PizzaExpress中國改名背後的心思

在中國改名PizzaMarzano的初衷,與新理念緊密相關。這家英國品牌之夢,是在中國要超過英國本土開門店的速度。
2016年11月29日

騰訊
騰訊影業程武:理工男做電影的商業與情懷

騰訊影業CEO程武說,他們不孤立做電影,將與文學、動漫、遊戲等板塊打通,構建以明星IP爲軸心的粉絲經濟。
2016年11月17日

斯加魯菲:中國仍落後矽谷二十年

《矽谷百年史》作者斯加魯菲認爲,中國網路在原創和品牌推廣上不僅落後,而且正走上美國網路泡沫的老路。
2016年10月30日

大數據
Splunk宋海燕:當「大數據」變成「小數據」

宋海燕認爲,大數據的一個發展方向是變成小數據,點點滴滴的數據也能講非常有價值的故事。數據是一種新的能源,怎麼開發是最重要的事情。
2016年9月18日

和米資本谷懿:中國創業者不必對創新有執念

谷懿認爲,中國創業者與其糾結於面面俱到的創新,不如想想如何把別人的想像力合法「拿來」,更好地爲己所用。
2016年9月6日

盛希泰:享受天使投資的異想天開

他喜歡投有強迫症、「走過江湖卻不油滑」的創業者。他認爲中國眼下創業寒意加深,卻是宋朝後最偉大的時代。
2016年8月3日

樂尚街
IWC萬國表:只在中國有電商

FT中文網編輯劉皓琳:IWC萬國錶行政總裁喬祺斯說,作爲兩百年來技術幾乎沒有改變的傳統產品,定位高階的萬國表必須與時俱進,尤其在中國市場。
2016年5月13日

紀錄片
範立欣:記錄真實的悲喜中國

紀錄片之於國家,像相冊之於家庭:不應裝滿美麗的明信片,還應有真實生活的喜怒哀樂。範立欣說,社會批判類紀錄片不是家醜,它們存檔歷史,影響社會,中國應更加包容。
2016年5月4日

張亞勤:網路的未來有三個維度

百度總裁認爲,過去30年,我們做的是確保物理世界能夠成爲虛擬世界,把所有東西數位化,所有工作量電子化。未來30年,我們則要把所有的虛擬世界再轉化爲物理世界。
2016年4月7日

博鰲之辯:誰是股災禍首?

缺少經濟基本面的支撐,任何人造牛市都實爲上竄下跳的猴市。將政績跟股市走勢掛鉤是一個危險誤區,而由監管部門帶著一批監管對象去救市,更是在國際上聞所未聞。
2016年4月12日

王中磊:中國電影市場存在泡沫

華誼兄弟執行總裁稱,最令人焦慮的,是每個電影製作人都想成爲金融高手。中國電影的金融,應該是指融到懂得這部電影的錢,而非每個電影項目都要成爲上市企業。
2016年3月25日

「中美投資協定」將帶來何種不同?

中國商務部前部長陳德銘表示,BIT已經體現出重大突破,中國將第一次嘗試准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模式。協定達成將增強投資者信心,有利於形成世界多邊的投資協議。
2016年3月23日

傳統媒體是否真的將死?

紙媒將死爭論未息,papi醬又獲投資。未來的天下果然是新媒體的嗎?傳統媒體的挑戰並非能否利用網路工具,而是能否真正挑起做合格新聞這個重擔。
2016年4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