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繁華的北京西單向正南16公里,路邊風景逐漸由高樓變爲低矮的舊樓和錯落的荒地,在南五環邊一條狹窄的小路旁,兩扇對開的畫滿五彩塗鴉的大門內,坐落著北京第一所、也是至今唯一一所公益性質打工子弟中學——蒲公英中學。
進京務工農民工的子女與蒲公英不無相似之處,隨風飄落,便生根發芽。根據教務處數據,學校創辦12年,平均每屆200名左右學生,他們接受的小學教育質量參差不齊,入學考試及格率是個位數,卻能在三年間奇蹟般蛻變,許多人以優異成績繼續升讀高中、大學,甚至海外深造。截至今年,已有8名蒲公英中學的畢業生獲得了獎學金,正在美國攻讀、或已完成本科學業,其中不乏杜克大學等名校,還有5名畢業生獲得獎學金,正在世界聯合學院(United World Colleges,簡稱UWC)攻讀大學預科。
校長鄭洪沒有想到的是,12年前北京只有這一所公益打工子弟中學,12年後還是隻有這一所。12年間,她投入日常教學與管理,甚少對外宣傳,學校知名度全靠畢業生和慕名而來的各種國籍的志願者。學校不斷成就奇蹟,也遭遇不少難題。
您已閱讀9%(448字),剩餘91%(430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