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與馬里蘭大學史密斯商學院副院長邁克爾•弗肯德(Michael Faulkender)採訪前的幾天,美國國會參議院於凌晨通過了共和黨稅改方案。FT社評認爲,「十有八九,絕大部分好處將流向富有的投資者和專業人士」, 以及「它帶來的經濟成長是否足以補償它的的成本。在該問題上,已經形成了對立的兩派。」 波蘭前副總理科勒德克爲FT撰文認爲,「法案的通過很匆忙、急迫,是因爲共和黨爲了打敗民主黨的反對而選擇在晚上投票…像是一場欺詐。」評論界的負面聲音也不絕於耳,主要觀點集中在:不少人羣反而將賦稅增加,無益於貧富差距改善;同時,稅改從長期來看會加重赤字。
弗肯德從公司稅專家的視角出發,對稅改的評價則大多正面。他提到,過去30年,美國已經從發達國家中公司所得稅稅率最低的國家之一,變成發達國家中公司所得稅最高的國家。於是跨國公司在美國做生意變得更昂貴了,而此次稅改想要達成的,是讓美國能夠再次吸引跨國公司在美國建立重要業務分支。
他從國家稅制的角度出發,認爲從根本上,一個更可持續的稅制系統,應該向不太可能移動的居民收高稅, 而向能夠容易地從一個國家搬到另一個國家的跨國公司收低稅。「美國在過去的幾十年裏,公司所得稅一直較高,資本利得稅和股息紅利稅較低,這本末倒置了,因爲不可持續。」
您已閱讀12%(536字),剩餘88%(408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