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

中國經濟:舊模式的結束與新的成長

李海濤、林錫:中國如何處理巨量債務?缺乏「土地財政」支持的地方政府如何保一方經濟?如何觀察中國經濟的結構升級?在經濟轉型升級中有哪些機會?

網購
阿里巴巴還是拼多多?中國電商賣家被逼二選一

在競爭異常激烈的中國網購市場,「二選一」成了家常便飯,不少商家面臨在主要平臺中只能選擇一個平臺開店的難題。

新零售
中國新零售時代的利潤率難題

新零售把實體店與電子商務、數據收集和人工智慧結合起來,但目前還沒有改變超市營業利潤率較低的局面。

從7FRESH看京東的產業網路思考

過去這幾年,越來越多的企業通過將其在產業鏈某個環節構建的競爭力延伸到產業鏈上下游或者其它能夠形成戰略協同的業務上。

電商
拼多多的未來在哪?

冬月:是否願意在各種低廉或較低廉的正版商品中努力尋找合適的價位進貨,從而贏得並培養消費者對平臺品牌的長久信任和厚愛,是拼多多未來發展的關鍵之一。

新零售
星巴克與阿里巴巴合作提供咖啡外賣服務

阿里巴巴旗下的送餐平臺餓了麼將於9月起從150家星巴克門店提供外賣配送服務,年底擴大到2000家星巴克門店。

新零售
新零售究竟是救命藥還是一場騙局?

劉曠:如果說電商的革命是爲消費者提供儘可能多的商品,那麼新零售就是爲消費者提供其想要的服務。可以說,新零售是一次服務的革命。

新零售
新經濟時代:贏者通喫VS贏者分享?

鄭志剛:帶著「贏者通喫」這樣的抽象印象和現實擔心,我開始了新零售之旅。隨著觀察和思考的深入,一些新的印象和判斷逐漸在我的腦海中形成。

新零售
騰訊和阿里的新零售「代理人戰爭」

周掌櫃:新零售本質是在線下零售「廢墟」上流量價值再造和零售系統上價值鏈再造,網路巨擘戰略競賽背後是新零售對於流量、認知和成本的再認識。

生鮮網紅:盒馬鮮生的商業邏輯

荊兵、李夢軍:現今新零售之爭,一方面是資本、技術、流量之爭,但最終還是商業本質之爭,即實現「人、貨、場」的無縫鏈接與高度融合。

新零售
阿里巴巴洽談收購餓了麼

該交易對餓了麼這個外賣平臺的估值可能高達95億美元。阿里巴巴和騰訊都在演變爲科技綜合企業,主宰人們生活的衆多方面。

Amazon Go開張將推動零售業「科技大戰」

無人超市Amazon Go是亞馬遜重塑實體零售業的激進嘗試,其競爭對手也著手開發類似技術,爭搶雜貨零售份額。

中國大舉收購海外物流公司

受「新絲綢之路」計劃的鼓舞,中國一些大型企業在海外掀起了一股對倉儲、貨運和其他物流營運商的收購熱潮。

新零售
阿里巴巴29億美元入股高鑫零售

直接和間接持有高鑫零售有限公司共計36.16%股份,標誌着阿里巴巴向着電商與實體店融合的「新零售」又邁進一步。

新零售
銀泰商業陳曉東:「豁出去了」做新零售

銀泰商業CEO認爲,百貨商場不改變就是自取滅亡。在被阿里「收編」後,銀泰全場商品線上線下同款同價,還啓動付費會員制度,宗旨則是「顧客開心就好」。

樂高
樂高的破綻

陳歆磊、楊凱涵:樂高的品牌價值和用戶價值之間存在著根本性錯配,合理的選擇是租賃模式,但這也不是坦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