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浙洽會

在華外企與本土新創公司的中國式創新答卷

在移動互聯、社群媒體和電商主導的時代,在華外企如何在中國市場調整策略?新創企業如何在創新中找到痛點?

移動互聯、社群媒體、電商的時代,在華外企如何在中國市場適時調整策略?與5年、10年前相比,外企在本地化創新方面有何提升和改善?新創企業如何在創新中找到痛點?大企業如何在內部創新的同時,與外部機構包括新創企業合作以達成成果最大化?在第十九屆浙洽會期間,FT中文網分別與羅蘭貝格雲賽企業創新孵化中心運營部總監黃震、拜耳健康消費品中國區副總裁黃新峯,以及物流倉儲新創企業水巖科技創辦人兼CEO呂江,聊了聊這些問題。

黃震:外資企業越來越把中國當成優先市場

羅蘭貝格雲賽企業創新孵化中心是羅蘭貝格在亞太地區成立的第一家企業創新孵化中心,致力於幫助大企業客戶實現內部創新孵化。黃震介紹,在實踐中,大企業內部創新主要有兩種做法,一種是較爲傳統的內部能力提升,比如建新的創新部門、新的團隊、新的業務線,在內部發展過程中還要注意和原有業務做匹配。另外一種更新的、同時也是羅蘭貝格雲賽推薦的模式,叫做開放式創新(open innovation),即視企業爲一個更加開放的生態系統,而不是封閉起來。企業在某些特定領域與外部機構合作。「傳統的外部合作機構一般包括學校、實驗室,近幾年在中國大陸還出現一個很好的趨勢,企業開始和孵化器、加速器、新創企業合作,來提升自身的創新能力。」

您已閱讀17%(526字),剩餘83%(251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