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經濟

中國企業如何跨越「新常態」四大瓶頸

夷萍、黃敬義:近幾年來,我們已經能明顯感覺在新常態下中國整體經濟面臨來自國內外市場的多重挑戰。

在歷經三十餘年10%左右的高速成長之後,從2012年開始,中國經濟增速下降到8%以下,進入到經濟增速穩定持續在6%左右的中速成長區位,即「新常態」時期。

近幾年來,我們已經能明顯感覺在新常態下中國整體經濟面臨來自國內外市場的多重挑戰。首先,國際市場需求疲軟,國際市場需求下降對各國進出口貿易造成了巨大影響,據世界貿易組織預測,2016年全球貿易增速將連續第5年放緩;中國產能過剩問題突出;其次,中國歐盟商會的一份報告顯示,中國的產能問題集中在八個行業,其中煉油和鋼鐵行業問題最爲突出,其產能利用率在2008年都達到80%,到2014年分別下滑到66%和71%;第三,勞動成本上漲,低勞動成本優勢弱化勞動力市場格局的改變,使工資上漲超過經濟成長幅度,在增加職工收入的同時,也使中國勞動成本快速上漲;第四,負債率風險,中國企業負債率對經濟金融體系帶來了一定程度的風險,需要小心加以應對。

目前,中央已下發一系列的相關政策檔案,通過去槓桿的手段積極地將風險保持在可控範圍內,而高層發展論壇也有呼籲中國製造業轉型升級的根本出路在創新。總結而言,中國工業普遍面臨著多重壓力,這其中包括:產能過剩、業績下滑;增速放緩、競爭加劇;效率低下、缺乏持續競爭力;能力不足、制約發展。

您已閱讀15%(529字),剩餘85%(309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