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華大基因(BGI)聯合創辦人王俊離開這家中國基因組研究集團,在深圳新創辦了一家名爲碳雲智慧(iCarbonX)的醫療科技公司。當時,中國有多個大創投資本家向他伸出了橄欖枝,希望他接受其投資。紅杉中國(Sequoia Capital China)的沈南鵬(Neil Shen)認爲自己會有優勢,因爲紅杉中國曾向在華大基因的王俊提供過資金。而高瓴資本(Hillhouse Capital)的張磊則提出開一張支票,讓王俊想填多少就填多少。不過,王俊最終還是選擇了騰訊(Tencent)創辦人馬化騰,後者向他提供了近2億美元,令他年輕的新創公司的估值達到10億美元。
這些投資者對王俊的投資熱情,其中一個原因來自他在華大基因的歷史。目前,華大基因已成一家與比爾及梅琳達•蓋茲基金會(Bill and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有著密切合作的頂尖基因測序機構。該集團最早將於下個月在滬市上市,屆時預計會爲紅杉中國及其他早期投資者帶來巨大回報。
就在不久以前,中國的高科技在很大程度上還意味著阿里巴巴(Alibaba)的電子商務和騰訊圍繞WeChat(WeChat)應用打造的社群媒體帝國。如今卻已並非如此。該產業正變得涵蓋範圍更廣、附加值更高、盈利更豐厚。儘管多數投資者對中國的宏觀經濟前景越來越不看好,在高科技方面許多投資者卻對中國相對樂觀。在從機器人和人工智慧到醫療設備和金融科技的各種領域,中國正在經歷從模仿到創新的轉型。對於那些運氣夠好、能夠在早期入場的投資者來說,這提高了他們獲得巨大回報的可能性。CB Insights最近列出的全球仍未上市的頂尖高科技集團清單顯示,前十大集團中有四家總部位於中國,美國爲五家,印度則只有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