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來信

許正宇:香港的財政赤字可能小於預期

香港的財政儲備仍將保持強勁。因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繼續堅持財政紀律,在追求新經濟成長引擎的同時,保持長期預算的可持續性。

讀者來信:中國的加密貨幣禁令纔是更優監管

來自法國塞夫勒的尼爾-麥克諾頓(Neil McNaughton)。

讀者來信:沒目的性的閱讀讓我受益

FT讀者周培林:好文章會帶給這個世界美好,你永遠不知道會對多少人產生深遠影響,只要沒有目的地散播好的種子,其中就會有開花結果的。

中國競選人對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的戰略目標有深刻見解

劉曉明:某西方政客近日發表文章稱,中國「偷竊」智慧財產,不能讓中國「控制」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這完全是顛倒黑白。

讀者來信:五味雜陳的《美國工廠》

FT中文網讀者:我們也是一個國內到美國投資的企業,正在建設的過程中。看到《美國工廠》中所展示的種種衝突,真是五味雜陳。

讀者來信:從基因編輯技術看「人之爲神」

張植鈞:人人生而平等是基因編輯技術產生前的認識,現在人類有能力在出生前就改變後代的屬性,是不是也要求人人生前也要平等?

讀者有話說:天地有正氣

讀者mooren:讀到《一戰與中國:遲到的歷史公義》的結尾,我不可抑制地流淚,並聯想起了文天祥的《正氣歌》。

「一帶一路」親身參與者有感

讀者木金本來:伴著飛機引擎的轟鳴,我又出發了,這次是印尼某電廠總承包項目。作爲「一帶一路」一線參與者,這個羣體將何去何從?

讀者來信:螞蟻金服遵守消費者數據私隱保護原則

讀者費根:支付寶並未針對日本人推出本地行動支付服務。螞蟻金服在世界各地都遵守消費者數據和私隱保護規則。

讀者來信:爲高樓加裝電梯提供補助是一項真正的惠民工程

讀者孫元昌:動用財政資金爲多層樓住宅加裝電梯提供補助,以方便住高層的老人,是一項不折不扣的惠民工程。

讀者來信:洞朗事件,就這樣結束了?

曹辛:需要弄清楚的是,中方是否因爲印軍的撤退,也調整了自己一方的行動和部署,尤其是是否會繼續修路。

讀者來信:黑人影片獲獎就是「政治正確」嗎?

讀者輕飄飄的雲:假如有人說當年中國電影《英雄》獲獎主要是因爲「政治正確」,中國人會舒服嗎?不會生氣嗎?

讀者來信:講「政治正確」是文明的底線

讀者Sun Yan:「政治正確」是民主社會的言論底線。簡單粗暴的觀念往往更有流傳性,根源是缺乏理解和思考。

讀者有話說:大學生村官項目知易行難

讀者hxl_mj:大學生村官項目確實是個好項目,但這份工作也不是簡簡單單就能做的,裏邊有很多困難需要克服。

回應FT中文網《再造「老北京城」的中國女首富》一文

讀者華新民:北京東城區的金寶街樓盤,是陳麗華拆了五條元代衚衕後建起來的。十幾年過後,那些土地還在疼痛著,而她竟被某些人讚美爲老北京的保護者!

讀者來信:美國的民主制度陷入困境了嗎?

美國大選川普獲勝,令許多人質疑民主制度的有效性。其實,我們得搞清楚,民主能夠做到什麼?不能做到什麼?

《魔獸》背後的「精神股東」

《魔獸》電影在中國的火爆票房讓人們再次看到,當粉絲羣體同時發出一種聲音時,他們的吶喊可以響徹雲霄。

雷洋之死,我的憤怒和悲哀

FT中文網讀者明剛:不管雷洋是否嫖娼,以及雷洋猝死的原因是什麼,單就官方處理這一公共事件的方式來說,就足以引發我的憤怒,並感到深深的悲哀。

中國老工業基地應考慮轉型

讀者hkeye:中國的老工業基地應該考慮自己獨特的轉型方向。如哈爾濱和瀋陽早就應該轉到教育和醫療,因兩市都有大量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

讀者有話說:技術纔是決定性的因素

一款不能被解鎖的手機或電腦,就算是蘋果不生產,也會有別的公司生產。只要市場足夠大,政府事實上是無法有效管控的。

社會結構不平衡是中國經濟問題的癥結

FT中文網讀者陳慶洋:中國要解決好發展問題,應當尋求類似這樣的方案:給邊緣化羣體開闢退路,將農村土地還給農民,允許農民自主建房、自主生產農副產品。

漲跌停板制度必不可少

讀者epicss:若無跌停板,在中國大陸這個以散客爲主、投資者買賣股票受情緒影響嚴重的股市裏,股票可能數分鐘內巨幅波動。漲跌停板作爲一種保護小投資者的制度必不可少。

讀者來信:應具體分析香港的問題

香港讀者hkeye:《政改風雲洗禮後的香港》一文提到了香港的許多問題,對此應具體分析,區別處理,因有的問題是香港獨有的,有的問題則是很多國家共同面臨的。

何處覓鄉愁?

讀者453741822:在今天的中國,如果沒有對農民土地產權的保護,那麼,無論是「新型城鎮化」,還是「新農村」,最後都只是一場無法讓農民真正受益的「運動」。

讀者來信:僭越的黨治與遙遠的法治

讀者丁一本:中紀委進駐國家機關有悖於現行法律的規定,並無法理依據,有以黨章凌駕法律之上的嫌疑,但中國民衆爲何對此就自然接受了?

留住APEC藍,先要治環保庸官

讀者王利文:治霾先要治官,特別是要治環保部門中那些無所作爲、不敢擔責的的庸官。中國環保部門只有改變執行力軟弱的形象,才能留住APEC藍。

政治
臺北選戰對兩岸關係的啓示

讀者韋彬:臺灣選民結構的變化、擺脫藍綠政黨影響的公民社會運動以及由此而導致個人價值觀上的轉向,是柯文哲勝選的重要原因,也是當下兩岸關係必須關注的變化。

讀《那時,我們軍訓了一年》有感

讀者石碓巖:我沒想過作者提到的軍訓給這一代學生帶來的問題,如就業、升遷等,但那些因軍訓而未選擇北大和復旦的學生是不是也失去了很多機會?

重視教育能解決許多問題

讀者嘉:中國爲什麼不能把有才有力有錢的人聚在一起,爲了我們的後代,把我們的家園也建設的象國外那麼美好呢?只要中國能真正重視教育,許多問題都可以解決。

急速轉型撕裂了中國社會

讀者郭斌:中國社會急速轉型,卻撕裂了社會,現在農村的凋敝、精英的流失和黑社會化簡直難以想像。亂象叢生,實在令有識之士憂心如焚。

家長言傳身教比奧數更重要

讀者pacerlx:家長對孩子的陪伴比各類興趣班更重要。想讓自己的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家長們不需要花多少錢,但需要付出時間,付出更多的愛。

上奧數班是身不由己

讀者殷傑:很多家長骨子裏不贊成讓孩子去學奧數,但現在的生存大環境競爭太激烈,我們身不由已,只能順應潮流。

別把民粹當民主

讀者穆王滿:很多民衆現在開始嚴重質疑民主,那些操弄媒體、號稱知識分子的功不可沒。這些人打著民主的旗號,宣揚感性化和道德上的民粹,利用社會矛盾,把水攪得更混,忙著爲自己成名牟利。

集權是中國實現憲制的必要條件?

讀者丁一本:秋風的《中國正在經歷憲制變革》一文中的的悖論是,通往分權結果的手段必須由集權之路鋪就。但權力高度集中無法走向憲制,相反可能導致利維坦的出現。

新疆
新疆何時再現田園牧歌?

讀者玎玎:我是一個在新疆長大的漢人。這幾年新疆高壓打擊恐怖暴力活動,但惡性案件仍然不斷。這是爲什麼?從一個虛構的村莊的故事中,或許能找到答案。

中國基層官員考覈標準不切實際

讀者gracefall:不切實際的目標導致中國對基層官員強人所難,要想達到荒誕可笑的目標,基層官員只能弄虛作假、拉幫結派、欺下媚上、口頭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