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編輯

讀者來信:從基因編輯技術看「人之爲神」

張植鈞:人人生而平等是基因編輯技術產生前的認識,現在人類有能力在出生前就改變後代的屬性,是不是也要求人人生前也要平等?

——從基因編輯嬰兒的誕生看科技對人類產生的劃時代改變

長期以來,我們的社會一直受到一個趨勢的巨大影響,即科技對人們生活的影響。這些影響不僅僅滲透到我們生活和經濟活動的各個方面,也對政治、法律、倫理以及社羣的關係產生了巨大的推動、壓力甚至是分化。比如墮胎技術在很多具有宗教傳統的地區形成的爭議,社群媒體對於公民權力的推動和族羣政治的助力,以及自動駕駛系統引發的「將人命託付給程式」的討論。可以說,每一次新技術的發明都不僅僅是讓人們有更多選擇,提高生產力和經濟活力,也是對人類社會和自身認識的一次或大或小的重塑和更新。

然而,隨著科技的飛躍式發展,一些技術的研究與成熟對於社會的影響是不可和其他的技術同日而語的,因爲他們對於人的能力範圍的拓寬是根本性的。這裏有必要先討論一下爲什麼人的能力範圍對於人的定義和自我認識如此重要。在生物學界對於人的定義當然是板上釘釘的人科人屬智人種。但是當人們爲了夯實自己的物種優越性而更深入研究人到底和動物有什麼區別的時候,他們發現從基因上分析人和黑猩猩的差距極小。於是人們又說人是唯一會使用工具的物種,但是隨著生物學的觀察和考古學的發掘,人們發現了有些猩猩也能夠使用工具。後來人們又說人是唯一具有自我意識的物種,但是更近一步的研究表明,一些動物也能面對鏡子發現那其實是自己,而且也能表達對別的動物的移情能力,於是人們又開始了尋找其他定義。從中這些嘗試中我們已經不難發現人的能力對於人的認識的重要性。而文化在學術界的定義也是:人類對於自然界的改造。而改造自然是與能力聯繫在一起的。

您已閱讀25%(652字),剩餘75%(200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