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人類胚胎

FT社評:胚胎基因編輯值得肯定

生產健康寶寶是值得稱道的目標。爲預防遺傳疾病而對人類胚胎進行基因編輯的實驗首獲成功後,社會必須爲其臨牀開發制定框架。

首例爲了防止遺傳疾病傳播而對人類胚胎進行「基因編輯」的成功實驗在本週宣佈,這是生物技術領域的一塊里程碑。人類獲得了設計自身演化的力量——通過將會傳給子孫後代的基因改變。

多數科學家正確地歡迎由一個美國團隊在與南韓和中國同事合作下取得的這項成就,視其爲一個實驗傑作。研究人員利用基因編輯技術CRISPR,以令人印象深刻的精確度和效率,從幾十個早期階段人類胚胎中切除了將會導致突發性心臟衰竭的基因突變,而且沒有對其他基因造成「脫靶」損傷,而很多人曾經擔心這種損傷將是基因編輯的一種不可取的副作用。但是,在任何人計劃將編輯好的胚胎植入子宮之前,還需要進行大量工作,以評估這種基因編輯技術的安全性。

這個項目的成功應該鼓舞世界各國政府、監管機構和醫學院校更積極地準備最終將會帶來「基因工程嬰兒」的臨牀試驗。在臨牀試驗可以啓動之前,除了嚴密的安全測試以外,還需要廣泛的監管和倫理研究,並且讓公衆最大限度地參與討論——以已經在研究這個主題的機構,如英國納菲爾德生物倫理學理事會(Nuffield Council on Bioethics)和美國人類遺傳學會(American Society of Human Genetics)的工作爲基礎。

您已閱讀42%(513字),剩餘58%(70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