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九合一選舉落幕。此次地方選舉,國民黨全面潰敗,而民進黨創下了歷史以來最好的戰績,取得了臺灣地區22個縣市中的13個,不僅實現跨越了濁水溪的預想,更是跨越了大安溪,進入到了淡水河。臺灣地方政治版圖再次大洗牌。而最個選戰中最值得觀察的就是臺北市的選舉。代表國民黨參選的連勝文與以無黨籍身份競選的臺大醫師柯文哲,兩人在整個選戰過程中的競選策略以及選舉的結果都值得我們思考,對當下的兩岸關係也有所啓示。
連勝文、柯文哲兩人此次參選臺北市長,都是以「政治素人」的清新政治形象開始。這是此次臺北選戰中最大的亮點,也是最基本的選舉背景。從這一點不難看出,臺灣民衆對於國、民兩黨的黨爭已經相當地厭惡,因此希望有政治新人參選,來改變臺灣的政治文化生態。所以,兩人宣佈競選時,各自的民調支持率均不低,且連勝文在柯文哲之上。
但讓人意外的是,連勝文的民調支持率高開低走,逐漸落後於柯文哲。以致於連勝文父母連戰夫婦、馬英九等國民黨大佬都不得不親自出面,以團結的形象示人,爲其催票,力圖國民黨可以保住臺北。相較之下,以無黨籍身份、具有綠營背景色彩的柯文哲,卻一直保持著較高的民調支持率,並且最終以高過連勝文近15萬票成當選臺北市新市長。
您已閱讀18%(505字),剩餘82%(236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