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中國政治

「張王會」與臺海關係

美國布魯金斯學會卜睿哲:張志軍與王鬱琦最近在北京的會談,反映了臺海兩岸關係的發展模式:雙方在短期內取得互信,同時擴大具有共同利益的合作領域。

當公衆目光聚焦在國家主席習近平、美國總統歐巴馬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APEC的會談時,另一場重要會晤也在同期進行。本月12日,中國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主任張志軍與臺灣方面陸委會主委王鬱琦在北京進行會面,就當前兩岸關係形勢和推進兩岸關係發展有關問題交換了意見。

此次會面的背景格外引人關注。首先,臺灣領導人馬英九曾表達了在APEC會議期間會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願望,但出於對承認臺灣國際地位的顧慮遭到了大陸方面的回絕。但大陸並沒有排除雙方領導人派代表進行會面的可能性。國臺辦主任張志軍和臺灣陸委會主委王鬱琦正是雙方負責兩岸事務的最高官員。

其次,目前兩岸關係發展受阻,停滯不前。從馬英九上任的2008年起,大陸和臺灣在實現兩岸經濟關係正常化、制度化和自由化方面取得了長足進展,其中最重要的標誌是2010年6月達成的《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協議對自由貿易、開放市場等做出了規定。今年春,兩岸服貿協議草案由於民進黨和太陽花運動的阻撓未能在臺灣立法院獲得通過,而且未來前景並不明朗。此次協議受挫雖然不能直接解讀爲臺灣民衆反對和大陸開展更爲深入的經濟往來,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涉及商業利益的事務上取得臺灣民衆認可的難度。

您已閱讀41%(504字),剩餘59%(72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智庫

現代社會中,有人將智庫稱爲與立法、行政、司法並立的第四大機構,可見其對社會決策的巨大效用。FT中文網與海內外一批著名智庫合作,精選其最新研究成果,爭取在第一時間內與讀者分享。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