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刺激

FT社評:美國刺激計劃將載入史冊

拜登本週極有可能簽署1.9兆美元的財政援助計劃,其歷史意義幾乎與這場疫情同樣重大。

刺激計劃何時會變得過度?

伊爾艾朗:貨幣政策順利向財政政策交班,否則金融不穩定隨時可能破壞經濟福祉。

川普施壓參議院批准2000美元刺激支票

民主黨控制的衆議院已通過法案,擬將發給美國人的直接支付金額從每人600美元增至2000美元,川普敦促共和黨控制的參議院也這樣做。

應對全球新冠疫情危機需要什麼樣的財政舉措?

桑德布:針對疫情的合適財政回應,除了要滿足醫療體系需要外,還要維持人們的收入,至少讓他們不會因爲擔心自己的未來而減少支出。

疫情之後,中國面臨經濟刺激選擇題

姚喆、武毅秀:爲了對沖新冠疫情的負面影響,中國或許會再次祭出基礎設施投資拉動經濟,但其弊端也令人擔憂。

中國新一輪經濟刺激措施推高股市

中國股指錄得兩年多來最佳三日表現。投資者認爲,中國國務院宣佈的經濟刺激措施表明北京方面正在告別緊縮政策。

美國亟需加大基礎設施投資

薩默斯:不管大選結果如何,美國總統和美國國會應該在2017年春季出臺一項大規模的基礎設施投資計劃。

中國經濟刺激舉措效力減弱

FT新興市場主編金奇:宏觀數據顯示,中國經濟中人爲刺激舉措所製造的活力已經越來越少。市場力量與政府管制的矛盾,是其他經濟矛盾的根本原因。而互相矛盾的政策目標,也導致經濟態勢頻繁出現震盪成爲一種必然。

樊綱:企業不應再期待政府刺激措施

樊綱在博鰲2013年中小企業發展論壇上說,中國企業要忘記經濟過熱時期的超常態,迴歸理性發展

Lex專欄:股市對美國太寬容

歐巴馬和共和黨就減稅達成的協議,將使得美國財政赤字到2011年佔到GDP的7%。對歐洲外圍國家極度嚴苛的股市不降反升,可謂對美國實施了「特殊主義」。

別急著收緊財政政策

FT首席經濟評論員沃爾夫:公共財政狀況受衝擊最爲嚴重的英美兩國面臨著一個共同問題:何時開始收緊,以及收緊到何種程度。財政緊縮必須是實質性的,但過早行動可能會是毀滅性的錯誤。

如何有序退出刺激政策

英國央行理事亞當•普森:「退出」因應對危機而採取的經濟刺激政策,必須從貨幣、財政和金融三個層面入手,而且必須有序地進行。

爲何「退出」時機尚未成熟?

FT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世界各國果斷一致的政策行動阻止了經濟下滑,推動了全球需求,但目前宣佈勝利還爲時過早。

「退出」爲時尚早

歐洲央行行長特里謝:在設計經濟刺激措施時,我們就想好了退出策略。在適當的時機,我們將實施這一策略。然而,目前還不是退出之時。

克魯格曼:美國要繼續刺激經濟

在接受FT採訪時,諾貝兒經濟學獎最新得主克魯格曼肯定了美國政府7870億美元的經濟刺激計劃,並且呼籲在基礎設施、教育和醫療領域擴大開支。

放貸
中國各銀行爲何競相放貸?

FT駐華記者馬利德:中國各銀行向外撒錢的方式,說明政府作爲銀行正式擁有者的持久影響力。中國各銀行外資股東的想法,是無關緊要的。

德國
德國經濟學家哪去了

談到全球經濟失衡,擁有鉅額貿易順差的德國往往被視爲最大的罪魁禍首之一。而德國政府一直在抵制新一輪經濟刺激計劃,卻沒有經濟學家爲其辯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