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新型冠狀病毒

疫情之後,中國面臨經濟刺激選擇題

姚喆、武毅秀:爲了對沖新冠疫情的負面影響,中國或許會再次祭出基礎設施投資拉動經濟,但其弊端也令人擔憂。

2020年初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負面衝擊仍在持續,其對於經濟和社會生活的影響恐將持續一段時間。在疫情防控進入相對平穩的階段之後,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中國中央政府「保經濟」的基調已經十分明顯。

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提出要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發展,並指出「要繼續爲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而努力」。 12日,政治局常委再次強調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努力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的任務。

2020年是「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完成年。「十三五」規劃提出,2020年國內生產毛額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要比2010年翻一番。要實現這個目標,2020全年GDP增速需保持在6%左右。在疫情的持續影響下,要維持GDP增速,政府將出臺方案刺激經濟不是懸念,但「鐵公基」爲主的經濟刺激措施可能會阻礙中國的可持續轉型。

您已閱讀13%(374字),剩餘87%(248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對話地球(Dialogue Earth)

對話地球(Dialogue Earth)是一家關注氣候變化與環境的非盈利機構,專注於分享全球經驗和知識,推動氣候變化科普和建設性對話。對話地球在歐洲、南亞、東南亞、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區的17個國家有專業的編輯團隊,使用8種語言發佈氣候和環境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