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族主義

蘋果
蘋果承諾修復將「種族主義者」聽寫成「川普」的語音轉文字功能故障

iPhone製造商正尋求加強與總統的關係,承諾未來四年在美國投入5000億美元。

電影
哈莉•比利版《小美人魚》:安徒生精神的合理展現

劉波:新版《小美人魚》相當於動畫版分出的新靈魂,以哈莉•比利爲象徵的這個新靈魂展示了人類社會的進步和開明,原來的那個靈魂亦永生不滅。

水牛城槍擊案照亮種族主義「大取代」理論

少數族裔正與民主黨人合謀取代美國白人的觀點在極右翼中流行起來。

重現70年代?美國還能重回巔峯嗎?

馮鬱青:波士頓大學教授Bruce Schulman認爲,70年代的危機中也沒有像現在這樣對民主制度最基本的挑戰,從某種程度來說,今天的危機更嚴重。

數據分析:「反仇視亞裔運動」在美國究竟有多大影響?

周文璐、巫楠、劉德:我們分析發現,《反新冠仇恨犯罪法》絕非一勞永逸的萬靈藥,美國各方都對此法的實際效果表示不同程度的懷疑和悲觀。

美國將標誌奴隸制結束的6月19日定爲聯邦假日

拜登在法案簽署儀式前表示:「偉大的國家不會迴避問題。我們接受自己所犯的錯誤,並牢記那些時刻,我們才能開始痊癒。」

美國參議院通過《新冠仇恨犯罪法案》

該法案以壓倒性支持在參議院獲得通過,它提議在美國司法部設立新的辦公室,專門處理針對亞裔美國人的仇恨犯罪。

那些因爲「太亞洲」而被攻擊的美國人

楊蓓蓓:在美國針對亞裔的仇恨犯罪抬頭之際,那些跨種族被收養者處於最尷尬的境地。

疫情期間針對亞裔美國人的仇恨犯罪激增

有人認爲,這是美國前總統川普的反移民煽動行爲,以及他試圖將新冠疫情描述爲中國人給西方帶來的一場災難,所產生的副作用。

文學
北歐經典詩歌與新納粹宣傳——談瑞典文學院的獨特官司

茉莉:瑞典文學院以「經典保護」法律起訴新納粹。這場爭議對我們回顧歷史上的浪漫民族主義文學、反省經典所起的作用,是很有教益的。

拜登承諾打擊對亞裔美國人的歧視

由於美國前總統川普在此次新冠疫情期間頻繁提及「中國病毒」,亞裔美國人遭遇的暴力和騷擾加劇。

年度辭彙:BlackLivesMatter

警察的暴力執法和新冠疫情的衝擊導致「黑人的命也是命」活動的規模達到美國歷史上之最。

《只有我們而已》:關於種族的真相

布托:克勞迪婭•蘭金是一名耐心的對話者,她用溫柔的方式告訴我們,讓我們痛苦的不是對話,而是幾個世紀以來的沉默。

法國
三名巴黎警察因涉嫌毆打黑人受到調查

這起事件加大馬克宏政府受到的壓力,法國多城爆發示威,要求撤銷擬議的安全法中有關限制拍攝執勤警察的條款。

從潘斯否認種族主義看「黑人的命也是命」運動淵源

博格斯:我們正處於一個變動不居的時刻。隨著「黑人的命也是命」運動挑戰美國最深層的種族結構,我們看到了一個歷史轉折點。

與FT共進午餐:BLM發起人奧珀爾•託梅蒂

奧珀爾•託梅蒂從一個來自移民家庭的孩子成長爲新一代民權領袖,她認爲,改變美國的現狀需要每個人的參與和努力。

美國將從波特蘭撤離聯邦警力

美國國土安全部週三宣佈,聯邦警力將開始撤離俄勒岡州波特蘭市,先前,與抗議者的衝突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

種族
凱拉韋:我的學生給我上了一堂種族課

凱拉韋:我在58歲時從一個所有人都與我相似的世界走出來,在一所以少數族裔學生爲主的學校執教,從而有機會瞭解他們的世界。

英國
Lex專欄:審視奴隸貿易——英國有債要償

1833年英國爲廢除奴隸制而補償給奴隸主的2000萬英鎊,比市場價少了3000萬。5000萬英鎊相當於當時英國GDP的12%。

英國
認清英國的種族主義

楊格:三分之二的黑人受訪者認爲,現在仍然存在「大量」種族歧視,而約30年前這個比例是四分之三——並沒有很大的變化。

文明與野蠻:從《被塗汙的鳥》想到的

王斌:人種歧視之意識是否意謂著,我們作爲人,還沒有真正完成現代文明之洗禮與演化?我們需要儘可能克服這些本能意識,實現精神上的自我救贖。

美國反種族主義抗議暴露階級之爭

福魯哈爾:「黑人的命也是命」抗議活動可能預示著一個新時代的到來,不僅事關種族正義,還包括經濟包容。

巴西
反種族主義抗議牽動巴西神經

美國黑人佛洛伊德被警察殺死後,反種族主義抗議活動在美國各地爆發,這觸動了巴西的痛處,因爲那裏的種族問題也很嚴重。

美國的另一場流行病

庫柏:暴力具有傳染性,會像病毒一樣傳播,在民衆擁有武器、社會分裂的美國,一場暴力流行病正在蔓延。

英國
右翼抗議者與警方在倫敦市中心發生衝突

上週六,警方在倫敦市中心與數千名右翼抗議者發生混戰,釀成自「黑人的命也是命」抗議活動開始以來英國最嚴重的騷亂。

美國民衆呼籲改革警察執法方式

佛洛伊德之死引發民衆異常強烈的抗議,表明許多美國人希望改變這個政治兩極化、種族問題嚴重的國家的執法方式。

反種族主義浪潮下,川普面臨競選危機

佛洛伊德死後,認爲警察更可能對非裔美國人暴力執法的觀點成爲主流。川普正在跟這股非常強大的潮流對抗。

美國
美國軍方最高官員就陪同川普前往教堂道歉

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麥利承認,上週陪同總統走到白宮附近的教堂是一個錯誤,「給人留下了軍隊介入國內政治的印象」。

FT社評:抗議活動使美國面臨關鍵時刻

美國的抗議活動已得到各種不同人羣的廣泛支持,在美國大選前,民主黨與共和黨都必須小心選擇他們的政治策略。

各品牌受到在種族問題上表態的壓力

專家稱,在黑人被警察殺死後,各品牌的風險平衡發生變化,以前它們認爲在種族問題上表態危險,但現在認爲「金口難開」風險更大。

美國
川普在佛洛伊德葬禮日再次發文抨擊抗議者

美國總統把矛頭對準在抗議活動中被警察推倒在地的75歲男子,稱其「跌得比推得更重」,而且「之前用掃描儀對準警察」。

在種族仇恨瀰漫的社會中,和年輕人說些什麼?

斯塔爾:無論你要做什麼去解決種族主義的不平等、殘暴、仇恨和痛苦,你必須明白,沒有知識就不能戰鬥。

美國
分裂的美國還能再有凝聚力嗎?

加內什:外交政策不能永久扛住國內虛弱。如果說一場新的冷戰正在醞釀中,那麼美國將不再擁有它投入第一場冷戰時的那種凝聚力。

美國
非裔美國人面臨經濟鴻溝

2018年,美國黑人家庭收入中值爲4.1361萬美元,10年間成長3.4%,同年非西語裔白人家庭收入中值爲7.0642萬美元,10年間成長8.8%。

黑人之死:種族衝突背後的兩個美國

徐瑾:一個小人物的非正常死亡,爲何引發美國抗議連連升級?除了種族不平等這一敏感神經,也在於美國左右之爭。不平等,是新的種族隔離。

美國
美國前軍方領導人批評川普應對抗議方式

小布什執政時期的國務卿、陸軍退役上將柯林•鮑爾嚴厲批評總統「偏離了憲法」,並稱川普「老是撒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