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

Lex專欄:審視奴隸貿易——英國有債要償

1833年英國爲廢除奴隸制而補償給奴隸主的2000萬英鎊,比市場價少了3000萬。5000萬英鎊相當於當時英國GDP的12%。

希拉里•比克爾斯(Hilary Beckles)回想他小時候,「看到一個15歲的白人男孩騎著馬趕著100個黑人到種植園幹活是很正常的」。在前英國殖民地巴貝多,奴隸制的這類社會和經濟遺產是不可逃避的。然而在英國,西印度大學(University of the West Indies)校長希拉里爵士表示,這些遺產被「藏起來了」。

爲了響應「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運動,英國企業正摸索著面對自己欠下的一個歷史債務:爲了利潤對逾百萬非洲人的制度性奴役和虐待。爭取賠償的長期努力目前正在取得進展,希拉里爵士是這一運動在加勒比海地區的領導者之一。要想匹配奴隸貿易及其相關產品所產生的利潤,最起碼也將需要逾十億美元的補償。

賠款的依據不僅有歷史性的不公,還有一個信念:對非洲奴隸的剝削過去爲英國經濟做出了重大貢獻,現在還在繼續通過骯髒的資本爲英國經濟做出貢獻。本文審視了這份可恥的遺產的規模。

您已閱讀9%(406字),剩餘91%(433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