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業

遊戲業
任天堂和索尼無重磅新品發佈,面對「嚴峻」假期旺季

電子遊戲業擔心其最重要的季度將因大眾市場新產品寥寥無幾而歸於平淡。

遊戲業
Game over? 遊戲產業面臨30年來最嚴重成長放緩

隨著移動遊戲和硬體設備所帶來的巨大成長達到極限,價值2000億美元的遊戲產業在後疫情時代遲遲未見反彈。

遊戲
周豪Zax與他的電競夢

陳泓宇:在中國電競行業的20年裏,極少有企業家能像周豪Zax一樣,有著創立新聞門戶網站Replays.net (RN) 、電競職業俱樂部WE、電競賽事組織StarsWar、以及直播MCN機構伐木累的經歷。

微軟
微軟收購動視暴雪遇阻背後的反壟斷爭議

薛寧:微軟收購動視暴雪的計劃已經陷入了美國、歐盟、英國的反壟斷審查旋渦,前景破朔迷離。

遊戲業
任天堂將在越南生產Switch遊戲機

美中貿易緊張開始影響遊戲行業對在華生產的依賴,分析師表示,索尼和微軟等企業可能會效仿任天堂的舉動。

騰訊面對監管難題

分析人士認爲,對騰訊及科技同行來說,嚴格的監管是一把雙刃劍。在品牌認知度方面,騰訊正在向品牌意識更強的海外同行取經。

騰訊
遊戲獲批 騰訊股價升至9個月高位

公司旗下一款遊戲獲得中國監管機構批准的訊息,讓騰訊股價升至2018年6月以來最高水準,今年迄今累計上漲26%。

谷歌
挑戰遊戲產業的谷歌

谷歌完全具備重塑整個遊戲產業的硬體實力。然而缺少可發行的遊戲內容,是其整個戰略計劃目前的最大缺陷。

遊戲業
中國監管機構暫停接收遊戲版號申請

中國媒體證實此次審批暫停,並援引監管機構的話稱,申請程式正在「調整」。此舉將進一步推遲新遊戲的推出。

騰訊
遊戲發佈遇阻致騰訊利潤下滑

這家中國科技巨擘報告淨利潤罕見下滑,其遊戲業務受到監管改革影響。這些改革實際上凍結了新遊戲牌照發放。

遊戲業
Improbable技術轉變遊戲業

桑希爾:這家虛擬模擬新創公司的SpatialOS技術能將用戶生成的大量內容無縫整合,最終有望成爲一款連接一切的B2B操作系統。

遊戲業
騰訊和網易主導中國遊戲市場

海外公司在全球最大影片遊戲市場敵不過本土競爭對手,原因包括它們的遊戲不適合中國口味,加上受制於在華經營阻礙。

遊戲業
中國科技企業逐鹿「大逃殺類」遊戲

在虛擬場景中戰鬥直至死亡成爲中國最熱門的影片遊戲趨勢,遊戲供應商們正爭先恐後地從中牟利。

遊戲業
遊戲直播需要得到遊戲公司的授權嗎?

劉遠舉:用戶對遊戲進行再創造,即玩遊戲的過程,本身就是遊戲產品出售給消費者的功能,是消費者購買了的,不可能被禁止。

騰訊
騰訊收購英國遊戲開發商Frontier9%的股權

在電子遊戲沉迷引發國內監管反彈之後,騰訊嘗試開拓歐美市場。騰訊正打算在美國和西歐推出其爆款電子遊戲《王者榮耀》。

騰訊
騰訊市值蒸發151億美元

先前這家中國科技集團開始限制未成年人在遊戲《王者榮耀》上花費的時間,12歲以下用戶每天限玩1小時。

遊戲業
Lex專欄:免費遊戲成爲創收神器

免費遊戲讓騰訊得以不理會盜版的威脅,併成爲全球最大企業之一。要保持這種地位,騰訊需要擴大海外觸角範圍。

Supercell
Supercell重新爲人氣而戰

成功研發《部落衝突》等著名遊戲的Supercell,去年成長一度停滯。這家芬蘭遊戲公司如何面對商業世界的現實衝撞?

遊戲業
遊戲王科蒂克

身爲全球最大影片遊戲公司動視暴雪的掌門人,鮑比•科蒂克拍板斥資59億美元收購《糖果粉碎傳奇》開發商King Digital,締造一家擁有5億玩家的公司。

任天堂
岩田聰:賦予遊戲魔力的人

FT專欄作家加普:岩田聰明白一件競爭對手不明白的事:魔力可以打敗技術。在影片遊戲行業圍繞高畫質標準纏鬥時,任天堂用充滿樂趣、魔力和快樂的遊戲贏得玩家。

遊戲業
工作真能「遊戲化」?

一些企業正在嘗試,讓工作變得更像是遊戲化的闖關升級,以提升員工的效率和積極性。但這真的能讓單調、困難或費時的任務變得更有趣麼?

女性也能玩轉游戲業

按傳統觀念,女孩並不被鼓勵進入遊戲行業。但幾位遊戲行業的女性從業者,卻用親身經歷證明,這一行並非鐵板一塊,女性的加入往往能夠帶來「神奇」創造力。

中國將成爲全球最大「遊戲王國」

一項報告預測,到2014年,中國在全球電子遊戲市場中的比重,將從目前的約12%上升至四分之一,超越美國成爲全球最大,以騰訊爲代表的中國公司將掀起一輪收購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