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贈

慈善
美國富豪爲什麼喜歡做慈善?(一)

朱睿、趙冠軍、李夢軍:在美國財富積累的第一個黃金時期——19世紀末20世紀初,富豪們爲何開始了大規模的慈善捐贈?這與政府政策有何聯繫?

教育
捐多少才能進入美國藤校?

劉裘蒂:早在09年就有揭發美國高校「後門」的暢銷書《入學的代價》。美國精英高校神祕的「發展案例」由來已久。

北師大「捐瓷」風波背後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馬繼東:北師大校友邱季端的「捐瓷」風波,揭示了中國文物鑑定機制的缺失。

慈善
新生代企業家改變中國慈善文化

亞洲國家政府往往自豪於家長式治理風格,對民間捐贈文化感到不自在,認爲慈善事業是一種自我放縱。就此而言,近年中國湧現出一批熱心慈善的企業家是很有趣的現象。

陳東昇捐武漢大學美術館的臺前幕後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馬繼東:泰康人壽董事長陳東昇93年成立中國本土最大的嘉德拍賣公司,新捐贈的武大美術館將會面臨怎樣的問題與挑戰呢?

慈善
亞洲慈善新動態

如今慈善事業在亞洲是一項大事業。亞洲不缺白手起家、渴望回饋社會的富豪。不過,富豪們及其慈善事業的受益者肯定希望能避免管理不善、資金挪用等老問題。

藝術
「我本想捐給中國大陸」

瑞士人希克最近將上千件中國當代藝術私藏捐給香港博物館M+,本是善舉卻引發爭議。在最近一次專訪中,他談及中國大陸如何與這筆收藏失之交臂,以及他面對爭議的感受。

「真維斯樓」背後的捐贈邏輯

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傅蔚岡:清華大學「真維斯樓」引出一個問題——爲何國外的絕大多數大學建築都是以個人命名,而在中國大陸,捐贈更多是出於公司名義?

慈善
中國富豪爲何「行善難」

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陳游標「裸捐」引發爭議,折射出中國富豪階層行善難的困境。這裏既有道德敗壞導致普遍不信任的原因,也有行善「門檻」和「婆家難找」等原因。

慈善
巴菲特、蓋茲中國行能否如願?

在成功說服多位美國億萬富翁捐贈財富後,比爾•蓋茲與華倫•巴菲特本月將前往中國。中國大亨們對於可能會被「勸捐」心態複雜,一些婉拒了兩位的晚宴邀請。

慈善
民間善款「收歸國有」之虞

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民間爲玉樹籌集的善款被青海政府收納並統籌安排,說明兩點:政府壟斷了做好事的權利;公益慈善領域仍然瀰漫着濃重的計劃思維。

智庫
張磊捐款耶魯值得肯定

中國與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王輝耀:我親自見證了張磊捐款儀式,覺得這是一件非常值得肯定的事件:這彷彿一個優美的圓圈,聯繫起了中國留學生與他們的外國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