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

新生代企業家改變中國慈善文化

亞洲國家政府往往自豪於家長式治理風格,對民間捐贈文化感到不自在,認爲慈善事業是一種自我放縱。就此而言,近年中國湧現出一批熱心慈善的企業家是很有趣的現象。

今年3月,耶魯大學(Yale)校長彼得•沙洛維(Peter Salovey)訪問香港和北京時發現,自己成了中國內地校友間競爭的受益者。但這場一次爭奪的目標不是入學,而是爲了一個善行——向母校捐贈。

美國的常青藤(Ivy League)大學近年來因招收中國的「太子黨」而成爲頭條新聞。太子黨指的是中共重量級領導人的子女,從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副主席李源潮,到失勢政治人物薄熙來,其子女都就讀於常青藤大學。不過,中國最知名的一些投資人也接受過常青藤大學的教育。

比如,畢業於耶魯的有紅杉中國(Sequoia China)創辦人沈南鵬(Neil Shen),以及成立高瓴資本(Hillhouse Capital)的張磊,他的種子資金就來自於耶魯大學捐贈基金,而且這一數十億美元的基金是以校內一條街道命名的。沙洛維訪華期間,兩位企業家與其他內地耶魯校友不但競相款待校長,還搶著爲母校籌款。

您已閱讀9%(388字),剩餘91%(379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