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回

特斯拉
Lex專欄:特斯拉在華最新召回時機糟糕

中國監管機構宣佈,由於軟體和安全帶問題,特斯拉將在中國召回逾8萬輛汽車。這不太可能明顯影響該公司在華銷量,但時機很糟糕。

LG
LG化學向通用汽車支付19億美元賠償召回費用

由於其提供的電池模塊存在缺陷,導致通用雪佛蘭Bolt發生起火事故,LG化學同意賠償19億美元來彌補召回費用。

現代汽車考慮全球最昂貴電動車召回計劃

由於先前有十幾輛Kona電動汽車因電池問題起火,現代正考慮更換此款汽車的電池,此舉可能耗資高達9億美元。

汽車
本土品牌在中國汽車召回中佔比遠低於外國品牌

中國本土品牌汽車佔去年中國汽車召回總量的1%,這一微不足道的比例或表明,中國本土汽車產業低報了質量和安全問題。

豐田
Lex專欄:召回事件令豐田雪上加霜

因車窗開關缺陷,豐田要在全球進行一次迄今最大規模的召回,這恰逢豐田在華銷量下滑,雖然召回總成本對豐田來說不算高,但在中國造成的負面影響是更大問題。

豐田
豐田再召回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付輝:豐田再度召回170.5萬輛汽車,而且這次召回的範圍已經從豐田品牌波及到雷克薩斯品牌,後者是豐田汽車追求完美的代名詞。

豐田
Lex專欄:豐田麻煩未盡

豐田將面對新的調查,預示著該公司旨在保護美國市場份額的種種特別措施可能被迫持續。這可能會壓低該公司的利潤率,並導致進一步的評級下調。

誰保衛豐田中國?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付輝:豐田章男的北京之行打響了豐田中國保衛戰的第一槍,但這並沒有解決豐田汽車是否安全的問題。

中國:豐田召回的免疫區?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付輝:豐田章男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會讓這家全球最大的汽車製造商在中國發生改變嗎?僅就目前的狀態看,中國似乎成了豐田汽車全球召回的免疫區,它仍會按照慣性向前。所謂的改變只能發生在中國之外。

豐田「走麥城」的啓示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丁果:豐田的例子告訴人們,一個大品牌即使輝煌數十年,也不能喫老本。中國經濟正在進入開創品牌的新時代,如果能夠引以爲戒,前面的路也許可以更順暢一些。

豐田
Lex專欄:豐田難逃困境

豐田仍然堅稱其電子油門系統不存在缺陷,爲此聘請了獨立檢測機構。1986年遭遇類似問題的奧迪採取了同樣做法,但清白來得太遲,未能避免商業上的損失。豐田可能同樣如此。

豐田是如何倒下的?

FT亞洲版主編皮林:豐田的召回危機在很大程度上是咎由自取,更不可饒恕的是豐田處理危機的方法:豐田非但沒有儘早承認問題,反而試圖四處推卸責任。

豐田
Lex專欄:豐田能從奧迪學什麼?

汽車缺陷的嚴重性與其商業後果之間,不一定成正比,奧迪在80年代中期就沮喪地明白了這一點。採取果斷應對措施,甚至還可能轉「危」爲「機」。

豐田──欲速則不達

FT社評:豐田用於委婉表示召回汽車故障的「加速失控」一詞正好也描述了其自身的發展軌跡。爲了精簡生產過程,豐田在許多車型上使用更多標準化部件,任憑其大肆吹噓的質量不斷下滑。

分析:豐田的下一輪危機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付輝:豐田召回並不僅僅是油門踏板設計問題,而是設計所導致的車輛突然加速帶來的安全隱患問題,這使得豐田汽車耗時35年打造的行業主導地位岌岌可危。

豐田汽車的疾病與隱喻(一)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付輝:連續召回事件以及豐田汽車處理這些事件的方式,將這家全球最大汽車製造商置於顯要位置。這還是原來那個豐田汽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