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沒人期待在美國國會昨日就安全問題舉行的聽證會上,豐田汽車(Toyota)美國總裁詹姆士•蘭茲(James Lentz)會切腹自殺。不過他可能有過這種衝動。儘管在面對血淋淋的受害者時,企業很少會博得同情,但替一家受到公衆輿論指責的公司想一想吧——它面臨數十起私人訴訟和證券監管機構的調查,最不幸的是還面臨一宗刑事調查。
豐田已經承諾修理機械故障,但仍然堅持其電子油門系統不存在缺陷,而且目前還沒有證據表明其說法是錯誤的。爲了應對批評,目前豐田聘請了獨立檢測機構。1986年曾遭遇類似問題的奧迪(Audi)當時採取了同樣的做法,但清白來得太遲,未能避免商業上的損失。
豐田陷入目前的局面,主要責任在於公司最初愚笨的公關反應。最高階主管理層遲遲未能做出有力回應,執行長豐田章男(Akio Toyoda)今日的作證只是一種減少損害的行爲。豐田估計,召回800萬輛汽車迄今的成本是20億美元,但名譽受損和銷售損失帶來的影響可能要高得多。看看過去一個月豐田280億美元的市值損失吧。
您已閱讀65%(436字),剩餘35%(23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