佔領華爾街

Reddit炒股大軍死磕金融精英

現在看來,惹惱金融精英的訣竅不是佔領華爾街,而是團結起來在市場上與他們對賭,就像通過Reddit組織起來的大量散戶在做的。

FT社評:金融業競爭太少

不管人們對於「佔領運動」的策略或目標看法如何,這場運動對危機前金融體系提出的批評,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是切中要害的。

海耶克幫我們找到方向

「佔領倫敦」運動組織者:海耶克的擁躉也許會驚訝——正是這位奧地利經濟學家幫助我們找到了資本主義的漏洞。我們的想法雖然激進,但是是民主協商的結果。

資本主義的合法性危機

FT專欄作家普倫德:在許多市場經濟國家,民衆紛紛走上街頭,抗議資本主義的種種弊病。民衆對資本主義的不滿並非首次出現,今天有何不同?

抗議
2011年全球五大事件

FT專欄作家拉赫曼:民衆抗議是2011年的基調,五大事件(阿拉伯之春、歐債危機、佔領華爾街、擊斃本拉登、日本海嘯)的前三件均與抗議有關。

分析:美國勞動收入份額爲何下降?

美國國民收入中,工人工資收入(相對於投資利潤和利息)的比例已降至創紀錄低位。這也許有助於解釋佔領華爾街運動的參與者爲什麼那麼憤怒。

「佔領」運動的警示

美國《旗幟週刊》高級編輯考德威爾:蔓延資本主義世界的「佔領」運動儘管失敗了,但它作爲一個症狀,可能相當重要,因爲我們當前的危機無論是不是資本主義的危機,至少都與資本主義有關。

山姆大叔爲何遭遇「十月圍城」?

美國喬治-梅森大學田方萌:眼下不是最好的時代,但也不是最壞的時代,美國人爲何此時上街抗議?佔領華爾街並非針對資本主義,而是經濟週期在某階段的社會症狀。

佔領華爾街,之後呢?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嚴飛:佔領華爾街已過去兩個月,弱勢者的怒吼及訴求缺乏明確而具體指向的改革目標和政策細則,但其外溢效果無疑將會爲今後社會運動打下基石,開拓出新浪潮。

佔領華爾街是不夠的

FT專欄作家加普:1792年在華爾街的一棵梧桐樹下集會創辦紐約證交所(NYSE)的那些經紀人,創造出了某種不朽的東西,但他們可沒有睡在樹下。

抗議者不是銀行對手

FT專欄作家斯卡平克:參加「佔領」抗議活動的人訴求混亂,其弱點不在於毫無信念,而在於信念太多。銀行攤上這些敵人可太幸運了。

馬克思的預言

FT專欄作家託尼•傑克遜:馬克思認爲,資本主義必將滅亡,因爲它會成爲「生產方式的桎梏」。如果把這一觀點應用到銀行業身上,或許能帶來某種啓示。

資本主義並非貪婪代名詞

FT專欄作家約翰•凱:佔領華爾街和倫敦金融城的抗議者們喊出了「資本主義應被某種更好的東西取代」的口號。這種「更好的東西」到底是什麼?

美國人支持佔領華爾街

幾個月前人們還認爲,2012年政治辯論的關鍵,在於誰能拿出實現財政紀律最輕鬆的手段。今天看來,美國民衆訴求不同的示威抗議也會成爲政治辯論中的重要議題。

資本主義的大問題

FT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金融危機爆發四年多,才興起反資本主義抗議。抗議者提出了一些重大問題,相信民主政治與市場經濟組合的人必須解決當前的事態,避免歷史悲劇重演。

華爾街如何重塑形象?

歐本海默基金首席經濟學家韋博曼:一走出辦公室,「佔領華爾街」抗議者們的擊鼓聲便傳入我的耳中。抗議已經一月有餘,抗議者的帳篷仍沒有撤去。

FT社評:讓年輕人重拾資本主義信念

迄今「佔領華爾街」和其它類似運動尚未發展到反資本主義的地步。許多抗議者在意的是能否公平分享經濟發展成果。促使他們改良、而非推翻資本主義符合所有人利益。

FT社評:美國覺醒

「佔領華爾街」運動是否能夠演變爲一組更有條理的訴求、甚至變成一支更爲持久的政治力量,還有待觀察。但抗議者們要求變革的呼聲必須得到重視。

華爾街革命能走多遠?

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劉勝軍:過度金融和人性貪婪,已經讓金融背離了它有效配置社會資源的使命,讓金融家們成了「全民公敵」。但要治理這一問題,卻是困難重重。

「佔領華爾街」不理性

美國天普大學金融學助教授張玉昭:「佔領華爾街」擴散全美, 參與或者同情者或爲年輕學生、失業者等典型美國左派羣衆。將矛頭對準華爾街,或忽略美國如今的政策市格局。

華爾街抗議者值得稱讚

FT專欄作家約翰•加普:「佔領華爾街」運動的參與者應該堅持下去,如果他們能夠迫使政客不向金融界的牢騷妥協,那將是一種成就。

沒有華爾街,就沒有美利堅之輝煌

讀者yakins:人民佔領華爾街的動機,是對華爾街長期獨立於美國社會的「獨特」利益分配體系表達不滿,而並不是要摧毀華爾街。

歐巴馬迎合民意抨擊華爾街

歐巴馬稱,美國人民之所以憤怒,是因爲華爾街沒有「遵守規則」。副總統拜登則認爲,「美國人民認爲體制不公平」

貪婪的代價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劉海影:佔領華爾街背後民衆委屈情有可原,華爾街理應反思其投機活動社會成本與私人成本間的鴻溝。華爾街是否擁有貪婪的權利?

Lex專欄:華爾街示威者須提具體要求

「佔領」華爾街的示威者的問題在於,他們的口號固然頗有煽動力,但過於籠統和模糊,不能帶來解決方案。比如他們呼籲,美國必須「重新界定勞動力的定價方式」,但究竟怎樣才能做到這一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