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佔領華爾街

華爾街革命能走多遠?

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劉勝軍:過度金融和人性貪婪,已經讓金融背離了它有效配置社會資源的使命,讓金融家們成了「全民公敵」。但要治理這一問題,卻是困難重重。

美國民衆於2011年9月17日發起了名爲「佔領華爾街」(Occupy Wall Street)的和平示威,表達對金融制度偏袒權貴和富人的不滿,聲討引發金融海嘯的罪魁禍首。此次活動迅速蔓延至美國多個城市,獲得越來越多民衆響應。正如該活動口號所言:「我們共同的特點是佔總人口99%的普羅大眾,對於僅佔總數1%的人貪婪和腐敗,我們再也無法忍受。」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血液,在過去幾十年獲得了空前發展,其影響力已經從服務實體經濟發展成爲控制實體經濟。金融體系最重要的職能是促進資金的有效配置,從而優化社會資源配置效率。其次,金融市場可以幫助投資者實現資產的分散化,從而降低投資風險。

但是布列敦森林制度解體後,出現了過度金融化的趨勢。金融體系本身也製造了諸多不公平。

您已閱讀19%(326字),剩餘81%(135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