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議

2011年全球五大事件

FT專欄作家拉赫曼:民衆抗議是2011年的基調,五大事件(阿拉伯之春、歐債危機、佔領華爾街、擊斃本拉登、日本海嘯)的前三件均與抗議有關。

現在距地中海爲文明中心的時代已有許多個世紀了。但在2011年,地中海又重返舞臺。這一次,它扮演的角色不只是度假目的地,它還是全球性事件的「中心點」。今年是憤怒之火在全球燃起的一年:從「佔領華爾街」運動(Occupy Wall Street),到莫斯科的選舉抗議,再到中國村鎮民衆的反抗。地中海兩岸——開羅解放廣場(Tahrir Square)和雅典憲法廣場(Syntagma square)——的民衆抗議,設定了2011年的基調。

年初,埃及和突尼西亞的革命開啓了「阿拉伯之春」(Arab spring)。這場政治地震的餘震傳播甚遠,連莫斯科和北京都感受到了。在地中海的另一邊,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從動盪的希臘蔓延到葡萄牙,再蔓延到義大利和西班牙。到了年底,全球經濟似乎命懸於南歐國家的履債能力之上。

因此,這篇旨在對我認爲的今年最重要的五大事件進行總結的專欄文章,必須以阿拉伯之春和歐債危機爲起點:它們都是具有全球性影響的地區性危機。這兩大事件都促使人們走上街頭。但阿拉伯之春的突出之處還包括流血和戰爭。即使相對和平的埃及轉型也奪去了約800人的生命,而利比亞的穆安瑪爾•格達費(Muammer Gaddafi)是在一場由西方空中力量作後援的全面暴動之後才被趕下臺的(並最終被殺)。

您已閱讀28%(537字),剩餘72%(141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