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經濟

Uber
Uber將把短途出行重點轉向自行車

UberCEO承認,把市內出行重點轉向電動自行車和滑板車,短期會影響財務表現,但對於長期戰略而言是必要的。

滴滴
滴滴下線「順風車」業務

一名20歲溫州女子在搭乘順風車期間遭到強姦和殺害。據媒體報導,在被害人親友報警後,滴滴未能立即向警方提供車主資訊。

美國電動自行車租賃服務商抨擊對華關稅

Uber、Bird和Lime抨擊美國擬對中國輸美電動自行車和滑板車徵收的關稅會傷害美國的創新、就業創造和消費者。

迎接「分佈式信任」時代

邰蒂:從購物、度假到請人遛狗,我們日益依賴網上的衆人點評。難怪有人說我們生活在一個「分佈式信任」時代。

共享經濟的「下半場」應該怎麼玩?

共享經濟創業者們不僅要苦苦爭相求得資本的輸入,還要絞盡腦汁防止被寡頭收編後獨立發展會受到限制。

摩拜
美團收購中國最大共享單車公司摩拜

這筆交易凸顯出,在中國兩大科技巨擘騰訊和阿里巴巴將觸手伸向商業世界的各個角落之際,中國正在上演「打造帝國」行動。

Grab接近與Uber簽署合作協議

在共享出行行業整合加劇之際,這兩家公司將在東南亞展開合作,Uber讓出這塊市場,換得Grab 25%左右的股權。

WeWork
WeWork在倫敦市中心迅速擴張

這家美國聯合辦公空間企業目前已成爲除英國政府之外在倫敦佔據最多辦公空間的實體。

滴滴出行進軍共享單車領域

滴滴將部分接管倒閉的共享單車公司小藍單車的服務運營,並於近期在自身應用內推出共享單車平臺,彙集多個品牌的共享單車。

Uber
軟銀投資Uber計劃將在未來一週敲定

Uber董事赫芬頓在採訪中表示,軟銀投資Uber計劃將在未來幾天敲定,目前正就收購價格談判。

優客工場進軍西方市場

這家中國公司進入了美國競爭對手WeWork的地盤,創辦人毛大慶稱,在美國設點是爲了滿足中國客戶進軍海外的需求。

中國共享單車遭遇失竊難題

旗下90%單車被盜的悟空單車於上週倒閉。爲減少單車被盜現象,ofo建立了用戶信用體系,上調了押金,還加裝了GPS。

Airbnb
Airbnb發佈中文名稱「Airbnb」

Airbnb計劃今年將在華投資增加一倍,將在華員工數量增加兩倍,還計劃在上海推出旅程體驗項目,併發起新一輪廣告攻勢。

中國共享單車戰火燒至新加坡

摩拜單車週二登陸新加坡,挑戰先期登陸的競爭對手ofo。這一嘗試與新加坡政府鼓勵騎車出行的努力剛好合拍。

中國掀起共享單車熱潮

中國的共享單車熱潮已爲其城市的街頭巷尾增添了逾200萬輛新自行車,這場熱潮突顯出了中國消費者和企業的適應能力。

社會

滴滴
滴滴開始在上海清理外地戶籍司機

爲符合上海市關於汽車共享平臺只能使用本地司機和本地牌照車輛的新規,滴滴從週六開始從其平臺上成批移除不合規司機。

分享經濟的監管與創新挑戰

劉遠舉:人類的經濟史,某種程度上是技術不斷改變人與自然、人與人的關係。近幾年,最新的變化則是分享經濟。

Airbnb洽購中國小豬短租

收購中國第二大民宿短租平臺交易若能達成,將成爲業內迄今最大交易。小豬在上輪募資中估值達到3億美元。

Airbnb面臨紐約短租禁令

若立法成功,通過Airbnb宣傳短期住宿的房東將受到高達7500美元的罰款。Airbnb稱希望通過繳稅軟化政府立場。

WeWork
WeWork來襲,辦公共享格局大變動

劉曠:WeWork擴張中國市場,對於提升同行信心,促進整個行業的快速發展具有積極作用,儘管衝擊著國內的同行,但更是在衝擊傳統、封閉、落後的業態。

讓「零工經濟」更加公平

FT專欄作家哈福德:儘管傳統工作適合我們中的大多數人,但零工經濟非常適合某些人和某些情況。如果我們的福利國家制度和勞動法未能與時俱進,那將是個恥辱。

P2P借貸
當金融遇上網路

FT專欄作家邰蒂:在資金極其廉價的時代,一旦創新和監管套利結合在一起,通常會以眼淚收場。如今銀行和對沖基金正在大力滲透網貸平臺,他們或許也抱有監管套利的動機。

Uber
FT社評:Uber如何爲自己提供政治導航

Uber面臨著往往擁有政治影響力的現有計程車營運商的抵制。要想在全球各地繼續實現成長,它就必須讓政治人士相信,挫敗那些抵制改變的現有計程車營運商是值得的。

Uber和滴滴在中國比拼「燒錢」

爲爭奪中國拼車市場的霸主地位,滴滴快的和Uber一年要燒掉逾10億美元,大量的資金被用來獎勵司機和吸引乘客。兩家公司都力求在中國拼車行業新規出臺前站穩腳跟。

「分享經濟」損害勞動者權利

作家莫羅佐夫:分享經濟使全職工作遭到侵蝕,醫療保障和保險福利消失,工會遭攻擊,放大了主導經濟模式的肆意之處:這是加強版的新自由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