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分享經濟

讓「零工經濟」更加公平

FT專欄作家哈福德:儘管傳統工作適合我們中的大多數人,但零工經濟非常適合某些人和某些情況。如果我們的福利國家制度和勞動法未能與時俱進,那將是個恥辱。

找到掙小錢的零工從未如此簡單過。如果你通過亞馬遜(Amazon)的土耳其機器人(Mechanical Turk)受僱,爲別人標記相片,或者通過TaskRabbit受僱搭個架子,誰還需要真正的工作?對熱心者來說,這些零工意味著可以向老闆說不,選擇自由,不做工資的奴隸。對悲觀者來說,這些是不穩定的謀生方式,沒有任何養老或者醫療保險。歡迎來到「零工經濟」(gig economy),這個術語讓人想起零工音樂家的浪漫理想和貧困潦倒。

基於APP的零工經濟仍然規模很小。或許200名美國工人當中只有1人把零工作爲主要收入來源;沒有人真正確定。然而零工經濟似乎在發展,而且隨著它的發展,問題隨之而來:我們將社會保障和工作聯繫在一起的方式明智嗎?

雖然細節方面有所不同,但大多數發達國家都有一攬子必須由僱主(而非政府或者個人提供)的福利。在英國,一名全職工人享有28天的帶薪假期。在美國,默認的醫保提供者是你的僱主。在許多國家,要解僱僱員必須先提供很長的通知期,而體面的養老金是有體面工作的人的專享福利。至於自由職業者,他們可能工作靈活且獨立,有時甚至還能有不錯的收入,但就社會保障而言,他們不得不靠自己。

您已閱讀30%(495字),剩餘70%(117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臥底經濟學家

蒂姆•哈福德(Tim Harford)是英國《金融時報》的經濟學專欄作家,他撰寫兩個欄目:《親愛的經濟學家》和 《臥底經濟學家》。他寫過一本暢銷書也叫做《臥底經濟學家》,這本書已經被翻譯爲16種語言,他現在正在寫這本書的續集。哈福德也是BBC的一檔節目《相信我,我是經濟學家》(Trust Me, I’m an Economist)的主持人。他同妻子及兩個孩子一起住在倫敦。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