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務上限

葉倫給出6月5日新期限,美國債務上限談判繼續

新的估計期限爲立法者提供了更多的喘息空間,他們試圖達成一項協議。

美國債務上限談判暫停後有望恢復

衆議院議長麥卡錫說,在共和黨人當天早些時候退出談判後,談判代表將「回到會議室」。

美國財政的真正災難

FT首席經濟評論員沃爾夫:狂熱的政治鬥爭和立場衝突,可能會讓觀察者得出美國面臨財政災難的結論。但實情並非如此,美國面臨的唯一危機,是在應對危機時「光打雷不下雨」的做派。

美元
美元是美債鬧劇的最大受害者

美元近期的疲軟走勢,顯示出華盛頓停擺事件讓投資者轉而選擇戰略撤退。同時,還有更令人擔憂的情況,即美元作爲一種儲備貨幣的地位從長期來看已經受到損害。

美元
短線觀點:美元將面臨考驗

美國經濟成長勢頭遭到懷疑,留給美元的時間不多。新一輪經濟數據將決定美聯準維持量寬的時間,華盛頓明年初再上演債務爭鬥的預期也爲美元蒙上陰影。

美國與歐洲漸行漸遠

FT專欄作家斯蒂芬斯:曾經譴責美國濫用權勢的歐洲人,現在卻哀嘆美國不願保護全球公域。歐洲不想受美國的擺佈,卻希望美國代表它去搞定其他國家。

中國應對美債夢魘有所決斷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劉利剛:中國匯率制度長期被詬病,其背後代表龐大且低效的金融體系和金融決策程式。與匯率制度配套的是繁雜的外匯管理體系,中國應如何管理外儲?

中國地方債的「公共池塘」風險

廈門大學公共事務學院教授張光:美債容易預見。而由於中國地方的財政支出不同程度上依靠中央轉移支付,地方債運行勢必陷入「公共池塘」風險,還可能演變爲通膨。

FT社評:美國亂局無人勝出

美國人都在屏氣凝神,看他們的政客能否在債務上限的下一個截止日期到來之前,展現出更多政治家風範。在過去的這場爭鬥中,美國損失慘重。

黃金
金價對美債大戲無動於衷

就在美國上演債務違約大戲的同時,黃金本週卻下滑至三個月來的最低位,這與2011年的情況十分不同,或許表明投資者已打消了對黃金的幻想。

美國債務攤牌餘波仍在

即便能避免違約,華盛頓方面不顧惜債務違約的做法也令投資者「很受傷」,美國將長期生活在由此帶來的盈利預警、不確定性和投資者的反感情緒之中。

美國應廢除債務上限

FT首席經濟評論員沃爾夫:債務上限之所以危險,一是因爲它會不可避免地造成憲政危機,二是政府無法在不帶來破壞性後果的前提下遵守上限。

美國參議院達成協議避免債務違約

隨著美國商界和中國等海外債權人施加的壓力越來越大,參議院同意結束政府部分關門狀態,並將債務上限期限延長到明年初,同時民主黨和共和黨就一項新的預算開啓談判。

美債務上限「政治秀」應儘早謝幕

招商證券宏觀研究主管謝亞軒:美國債務違約可能性不大,如是,金融市場先前只是虛驚一場。美聯準12月底重新討論QE退出之前,國際資本有望迴流新興經濟體。

中國應減持美國國債

清華大學教授李稻葵:如果美國國債發生技術性違約,將標誌美國一直以來的發債遊戲進入終局。從經濟學角度看,中國官方近年增持美債的做法令人費解,但中國政府也可能迫於國內壓力而減持美債。

債務之爭非美國首要之務

美國前財長薩默斯:圍繞政府重新開張和提高債務上限的僵局已讓華盛頓精疲力盡。但令悲劇雪上加霜的是,當前危機中,人們爭論的多數話題與美國面臨的真正挑戰並無太大關係。

必須治理美國政府「硬化症」

FT首席美國事務評論員愛德華•盧斯:歐巴馬的當務之急是阻止主權違約。主權違約帶來的危害,比美國政府所能造成的任何經濟損失都嚴重。

美國衰退不利中國崛起

FT專欄作家斯蒂芬斯:中國崛起是美國製造的。正是有了美國建立的國際經濟體系,中國才能迅速成爲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如今,中國政府有理由擔心,美國既然能打造出這套體系,就能毀滅它。

債務如野火

FT中文網專欄作家何帆:美國債務壓力很大程度上不是因政府過度擴張,而是因金融危機和老齡化。短期看政府關門的爭吵是陳舊的政治鬧劇,但一次次發生最終會導致破裂。

FT社評:美國避免違約「沒商量」

共和黨緩慢改變立場令人鼓舞,他們願意開展預算談判也值得歡迎,然而預算談判不能作爲避免美國債務違約的先決條件,歐巴馬在這個問題上必須堅持原則。

美聯準
美國將重蹈西班牙覆轍?

交銀國際首席策略師洪灝:500年前的一次債務違約,讓歐洲霸權西班牙的國家借貸成本長期高居不下。美國債務危機雖有化解跡象,但已深刻反映出美國政治的缺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