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周邊

緬甸
美國對緬政策不應針對中國

FT記者傑夫•代爾:希拉里可能忍不住陶醉於緬甸之行的重大地緣政治意義,但她最好是在考慮緬甸的問題時避免針對中國。最符合美國利益的做法是直接致力於緬甸實施政治改革的可能性。

南海
中國必須改進地區外交政策

Trusted Sources中國研究總監芬比:東亞地區要出現馬凱碩所說的那種合作進程,中國必須首先提升其外交政策的水準。這種建議北京既不會喜歡,也不會覺得容易。

東盟
東盟峯會突顯南海問題

東南亞再次開始尋求向外發展,但一個重要的安全問題涉及南海。南海與很多東盟國家接壤,但中國宣稱對幾乎整個南海擁有主權。

美中能否和平共處?

FT總編輯巴貝兒:歷史學家將會提出一個問題:美國重返太平洋,是否標誌着美中緊張關係不可逆轉地升級?古往今來,現有大國不能容納崛起中的大國,或者崛起中的大國不能適應現有格局,從來都是衝突的源頭。

東盟
東盟經濟一體化?

東盟仍然只是把10個各有不同的經濟體拉到一起的鬆散聯盟。商界許多人士認爲,東盟永遠光說不做、令人失望,只不過它剛好包括了一些有吸引力的成員國,在投資建廠和設立亞太區總部方面提供了中國以外的選擇。

中西對壘之外的衝突

FT專欄作家斯蒂芬斯: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強國,常常聯手挑戰西方霸權,但新興國家之間的矛盾,往往比它們與西方之間的矛盾更深。

拉登
巴基斯坦與中國走得太近?

FT亞洲版主編皮林:巴基斯坦可能會成爲第一個從美國陣營轉投中國陣營的戰略中樞國家,但這可能並不閤中國政府的心意。

巴基斯坦請中國建海軍基地

巴基斯坦已請求中國在巴基斯坦瓜達爾港建設一座海軍基地。一名巴基斯坦高官表示,這個海軍基地將讓中國艦船未來經常靠泊,並讓他們在印度洋地區的艦隊在此進行修理和維護。但這一計劃可能會引起印度和美國的警覺。

北韓
分析:中國爲何提議六方緊急會談?

自北韓砲擊事件以來,中國面臨越來越大的國際壓力,要求其約束北韓。中國國內也有人反對中朝過於緊密的關係。通過呼籲緊急會談,北京力求化解這方面的部分壓力。

中國崛起的障礙

FT亞洲版主編皮林:中國的崛起常常顯得如此不可避免,以致人們很容易就會忽略橫亙在其前進道路上的種種障礙。

北韓
美韓力促中國約束北韓

面對各方對南韓軍方還擊北韓砲擊不力的批評,南韓國防部長於週四辭職。此際,美國力促中國約束北韓,而南韓總統李明博表示,這一次他期望從中國得到更大合作。中國總理溫家寶週三訪俄時則表示,中國反對任何軍事挑釁行爲。

北韓
評論:北韓對美中關係的挑戰

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布熱津斯基:現在,我們面臨北韓第二次實施的帶有敵意的挑釁行爲,這是一次肆無忌憚的行動,甚至可以說是一種戰爭行爲。但是,美國不應該因爲北韓的挑釁而與中國對立。北韓的挑釁其實威脅到了美中雙方的利益,做出有效回應,符合美中兩國的共同利益。

北韓
美國航母前往黃海威懾北韓

在北韓砲擊南韓延坪島之後,載有75架戰機的華盛頓號航空母艦和其它戰艦正向黃海駛去。美方希望展示武力,嚇阻平壤,但此舉可能會引發北京的抗議。

亞洲國家向美國靠攏

FT專欄作家斯蒂芬斯:中國語氣越強硬,其鄰國就越急於靠攏美國。難怪美國國務卿希拉里稱,她感覺自己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受歡迎。

金正日的兩張王牌

FT亞洲版主編皮林:北韓透露核設施以及砲擊南韓島嶼,旨在提升金正恩地位,並把美國拉回到談判桌前。對此,南韓和西方政府幾乎沒有「拆招」。

中國結束「韜光養晦」?

隨著中國在外交上表現得更加自信,亞洲其它國家日益擔心:中國正利用其經濟實力擴大政治和軍事影響力,這種焦慮情緒給了美國重返亞洲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