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盟

貿易
中國向東南亞與海灣國家發起魅力攻勢

李強在東盟-中國-海合會峯會上傳遞了一個明確的資訊:在川普動搖全球貿易體系之際,中國願意做生意。

貿易
越南面臨美國封堵中國商品出口「後門」壓力

中國對東南亞出口上月躍升逾20%,抵消了美中貿易的暴跌,並給川普政府留下話柄,後者指責該地區國家幫助中國製造商規避懲罰性關稅。

東盟
黃裕舜:關稅衝突下中國如何深化與東盟關係?

香港大學學者黃裕舜表示,無論是在南海議題、供應鏈建構,還是最關鍵的基建投資方面,東盟都是中國必須積極籠絡的夥伴。

東南亞
每週時事分析:東盟對中國的重要性上升

曹辛:中國試圖展示對東南亞國家的責任,表達加強團結的願望。川普的關稅政策無法拉走東盟,東盟將繼續是中國最重要的海外市場之一。

供應鏈
FT社評:川普對東南亞徵收關稅可能弄巧成拙

如果美國更強硬地逼迫東南亞國家在美國和中國之間做出選擇,可能反而將它們推向中國的懷抱。

東南亞
夾在中美之間的東南亞思考自己的下一步棋

穆勒:大量投資湧入東南亞,但如何從這些投資中獲取價值對東南亞各國而言還是個難題。

香港
從「共生」視角看香港與東盟國家的文教融合與挑戰

王英良:從地緣角度看,全球沒有任何地區能夠出現類似「中國-香港-東盟」這樣的基於共同儒家文化和商業文化而在地緣上緊密連接的地區。

東盟
馬來西亞加強同新加坡的經濟聯繫

兩國設立柔佛-新加坡經濟特區,這爲曾經的東南亞競爭對手之間建立更緊密的關係鋪平了道路。

馬來西亞對中國有更多期待

中馬兩國建交50週年之際,習近平主席委派總理李強出訪馬來西亞而沒有親自前往,令安瓦爾政府的一些人感到沮喪。

美國
拜登政府增加太陽能進口關稅

美國總統喬•拜登將對進口雙面太陽能電池板徵收關稅,川普時期這類電池板享受進口關稅豁免。

中國商飛把目光投向東南亞

中國商飛陸續在幾個東南亞國家進行C919客機的演示飛行,顯然把當地看作其最有希望打開銷路的海外市場。

美國希望幫助菲律賓壯大晶片產業

美國希望通過加大對菲律賓的投資,來對抗中國的經濟影響力。

習近平訪問越南,繼美國之後展開魅力攻勢

習近平讚揚了中越之間的安全和商業關係。越南已成爲一個關鍵的全球供應中心。美國總統拜登於9月訪問了越南。

產業鏈遷移,如何影響中國出口?

沈建光:短期看,歐美經濟陷入「滯漲」,是中國出口下行的主要原因。全球產業鏈呈現在地化、區域化、逆全球化,「去中國化」如何影響長期走勢?

新加坡
中國企業多元化努力助推新加坡新創企業

在地緣政治緊張的背景之下,來自中國的資金、人才和專業知識正湧入新加坡這個進入東南亞市場的「門戶」。

新加坡
新加坡的現實主義平衡外交

王英良:新加坡政治精英穩妥地把握住了中國政府對其在調停中美關係、定性中美關係中的獨特分量以及中國對其抱有的期待。

供應鏈
西門子尋路東南亞以擺脫對華依賴

這家德國集團正考慮在印度尼西亞、越南和泰國增設工廠,以降低其供應鏈風險。

展望2023:如何應對出口下行?

沈建光:考慮到美歐經濟放緩、外部關係嚴峻、產業鏈外遷等因素,2023年中國出口前景確實面臨很多挑戰,需要將東盟作爲主要發力點。

東南亞
一週世界輿論聚焦:東南亞爲何如此看中美?

曹辛:民調顯示,東盟國家對中美在域內日益激烈的博弈相當反感,如果被迫在中美間選邊佔,多數東盟國家更親近美國,尤其是高層人士。

東盟
東南亞值得投資者多關注

鄭阮:在外交和經貿上,東南亞是每個人都需要的朋友。進入大國競爭時代,東盟受益於外來投資激增。

東盟
每週時事分析:中國高度重視與東盟外交

曹辛:歐洲對華關係正在搖擺,美國在戰略層面遏制中國的基本政策方向不會改變,東盟對中國的重要性正在日益突出。

馬哈蒂爾敦促東盟向中國靠攏

這位馬來西亞前總理接受FT採訪時表示,中國是馬來西亞和東南亞的一個「大市場」,保持這種經濟關係至關重要。

亞行下調東南亞主要經濟體成長預期

亞洲開發銀行表示,新冠疫情捲土重來使東南亞主要經濟體復甦進程放緩,導致亞洲地區經濟分化加劇。

緬甸
緬甸國內暴力衝突升級

在緬甸「民族團結政府」宣佈向緬甸軍政府發動人民防禦戰爭後,反政府游擊隊不斷升級對政府目標的襲擊。

東盟
每週時事分析:哈里斯東盟外交之旅命運多舛

曹辛:美國當前處理阿富汗的態度和行爲,不能證明美國在認真對待自己的「全球領導者」角色,尤其是美國未來能夠向東盟國家兌現「對加入印太地區的承諾」。

緬甸
緬甸軍政府首腦出任「看守」政府總理

敏昂來還承諾最遲在2023年解除緊急狀態並舉行選舉。反政變社運人士批評軍政府此舉意在給自己披上一層國際合法性外衣。

東盟
每週時事分析:美國運作東盟與中國對峙難以成功

曹辛:美國難以拉東盟與中國抗衡,根本上是當前美國自己的對華政策使然。美國難以成功的前提是中國自身在域內的行爲必須保持克制。

印尼期望拜登拿出更「專業」的對華戰略

在印尼宣佈國防戰略的重大轉變後,美國有理由拉攏這個在東南亞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國家遠離中國的懷抱。

東盟
一週世界輿論聚焦:東盟國家對中國日益重要的意義

曹辛:在中美關係當前和未來態勢下,東盟國家對中國有日益重要的意義,但中國與當地國家關係的問題也不少。

東盟
東盟可以借疫情之機剷除腐敗

霍洛維茨:東盟國家可以利用此次新冠疫情,通過建立新的社會契約和提高透明度,爲清除腐敗掃平道路。

東盟
新加坡希望爲東盟基建項目安排融資

據估計,到2030年東盟國家將有逾9000萬人遷往城市地區,創造一個中等城市帶。新加坡希望將其金融專長應用於地區對新基礎設施的需求。

「一帶一路」與新加坡:黎良福研究員訪談

薛力:黎良福表示一帶一路爲周邊區域、東盟各國提供了更好的合作空間,中國在推進過程中應更重視當地利益。

歐盟委員會批准歐盟-越南貿易協定

在歐亞國家領導人布魯塞爾峯會前夕批准該協定,意在展示歐盟的貿易雄心。該協定將消除雙邊貨物貿易99%關稅。

柬埔寨
洪森領導的柬埔寨人民黨贏得柬大選

人民黨在柬埔寨全國選舉中贏得壓倒性勝利,有望贏得125個國會席位中約100個,長期執政的洪森將獲得又一個五年任期。

東南亞
誰主導了東南亞經濟?

FT研究發現,儘管中國成爲東南亞日益重要的經濟夥伴,但日、韓等國仍是該地區重要參與者,而且東盟國家仍以相互貿易爲主。

馬來西亞大選中的中國投資議題

張淼:在馬來西亞複雜微妙的族羣政治催化下,中國投資這個經濟議題在大選背景下成爲可供朝野博弈的政治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