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後,中國最具分量的雙邊經濟外交就是與新加坡就自貿協定達成合作。4月1日,在中國總理李強和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共同見證下,中國商務部部長王文濤與新加坡貿工部部長顏金勇共同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和新加坡貿易與工業部關於宣佈實質性完成中國—新加坡自由貿易協定升級後續談判的諒解備忘錄》,確認實質性完成兩國自貿協定升級後續談判。雙方團隊將繼續文字法律審覈、翻譯等後續工作,履行各自國內程式,儘早簽署協定。
回顧歷史,早在2008年,中國即與新加坡簽署自由貿易協定。2018年,雙方簽署自貿區升級協定,著重提升貿易便利化、原產地規則、經濟技術合作、電子商務等領域規則水準。2020年12月,雙方對協定再次升級,啓動後續談判,基於「負面清單」模式推動雙方服務貿易和投資進一步自由化。經歷多輪次對接,這次兩國協定的簽署是中國在自貿協定實踐中首次採用「負面清單」模式做出服務和投資開放的承諾。雙方在原升級協定基礎上,進一步提高服務貿易和投資開放承諾水準,新增電信章節,並納入國民待遇、市場準入、透明度、數字經濟等高水準經貿規則。雙方還共同確認服務貿易和投資領域開放措施不回撤,以協定方式承諾彼此「開放的大門越來越大」。該協定是中國對接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擴大對外開放的重要舉措和實際行動,將有力推動中新經貿合作邁上新臺階。作爲中國經濟外交的新探索,中國選擇與新加坡作爲簽約對象,這是中新關係升級的一個重要信號。
在疫情放開後,中國的外交著力實現在重點領域的突破。新加坡是第一個與中國簽署自貿協定的國家。疫情以及中美博弈使諸多優勢要素進一步向新加坡轉移。近期,倫敦金融城公司發佈對全球主要金融中心競爭力的評估報告後表示,倫敦的綜合競爭力得分爲60分,高於去年的59分,紐約得分提高了2分,與倫敦持平,新加坡以51分排名第三,法蘭克福46分,巴黎43分,東京35分。這樣的評價結果顯示,新加坡在亞洲已經超越老對手香港,成爲亞洲名副其實的金融中心。新加坡取代香港金融中心地位最直接的後果是新加坡成爲資本的新目的地。目前,這一財富的轉移規模是空前的。新加坡《聯合早報》8月3日報導,上萬名中國「高淨值人士」正在嘗試遷移到其他國家,其中打算在今年移到新加坡的估計超過500人,隨他們一起轉移的財富估計至少24億美元。該報詢問倫敦投資移民諮詢公司「Henley and Partners」獲得的答覆是,今年全年,中國估計有1萬名高淨值人士(富人)尋求機會遷移到其他國家。他們每人平均會帶走大約480萬美元。因此,高達480億美元的財富,估計會流到中國以外的國家。在淨流出的1萬人當中,約有4200人已在今年1月到6月完成遷移。他們遷移的首選國家是美國,其次是加拿大、澳洲、英國和新加坡。該機構估計今年遷移到新加坡的中國富人應該會超過500人。根據粗略計算,這個項目至少可給新加坡帶來24億美元的財富。實際看,新加坡政府下大力氣鼓勵家族辦公室發展,放寬對來自中國的資本的進入監管,其雄心不可謂不大。這種政策使香港特區政府感受到了直接的挑戰和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