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爆發前兩年,中國完備的產業鏈有效彌補海外生產的不足,中國出口大增,對外貿易份額也快速提升。但2022年下半年以來,出口增速放緩,今年5月更是同比下降了7.5%。同時外商直接投資明顯回落,根據國家外匯管理局國際收支數據,2022年下半年嚴重收縮,降幅超過70%,今年1季度更是下跌了80%,即使按照商務部數據,2022年下半年外商直接投資下滑了-7%,今年1-5月同比下跌5.6%。此外,中國貿易結構正悄然發生改變:美國、歐洲等常年佔據主要出口目的地的份額正下降,而東盟、俄羅斯以及非洲的佔比在快速上升。
去年下半年以來的種種跡象表明,歐美國家貿易投資正在加速走向「去中國化」。例如,美國聯合盟友加大對華貿易、科技脫鉤力度;美國與印度在半導體、高技術等領域簽署了一系列協議,以強化供應鏈多元化,減少對中國的依賴;荷蘭限制部分光刻機型號對中國出口等等。這些發展是否會加劇中國產業鏈外遷?在美國主導的產業回遷、「友岸外包」的長期趨勢下,中國政策該如何應對?
您已閱讀11%(426字),剩餘89%(340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