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

中國實現2024年GDP成長5%目標

在製造業大幅成長的推動下,中國經濟去年成長5%,背景是企業因預期美國提高關稅而提前出口,北京方面也加大了刺激力度。

中國經濟:風動幡亦動

王宇哲:2025年政策節奏既有着眼於新質生產力發展,反內卷和促消費等,也有視外部情況和經濟復甦進程,具有相機抉擇和對沖屬性的漸進加力預案。

「比亞迪匯率」

李偉:「比亞迪匯率」反映了從購買力平價角度看,人民幣較之其他主要貨幣,現階段具有比其匯率所反映的更強的購買力,有較強的升值預期。

中國出口創一年多來最快增幅

以美元計價,中國6月出口同比成長8.6%,而進口下降2.3%,遜於預期。貿易仍然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少有的亮點。

FT社評:Shein、Temu與包裹戰

美歐考慮通過取消低價值包裹的關稅豁免來限制中國零售商,但這會帶來附帶損害。

詠竹坊
持續燒錢的哪吒,急謀上市集資補血

這家電動汽車製造商已申請在香港上市,以其價格實惠的汽車瞄準國內外客戶。

中國5月份出口成長7.6%

隨著北京方面將重點放在製造業,中國5月份出口成長7.6%,爲自去年4月以來的最高水準。

4月份中國出口小幅成長

以美元計價,4月份中國出口總值同比成長1.5%,扭轉了3月份7.5%的同比下降。進口總值成長8.4%。

節日如何影響進出口:談談三月下滑的出口數字

Jason li:節日對進出口貿易的影響在不同國家都會存在,而且越是發展中國家越明顯。

中國3月出口以美元計下降7.5%

中國正把重心轉向製造業和貿易,以求抵消國內消費的疲弱,出口總值下降突顯了中國當前面臨的挑戰。

中國貿易復甦,增速超預期

今年頭兩個月中國出口同比成長7.1%,增幅高於分析師預測的1.9%,部分得益於電子產品及對俄出口增加。

深圳發佈促進汽車出口計劃

這個中國科技中心「搶抓汽車出口發展機遇」的24條舉措,可能加劇西方對本國製造商將面臨更激烈競爭的擔憂。

展望2024:出口韌性經受考驗之年

沈建光:考慮到海外經濟下行、人民幣升值、全球產業鏈重構、貿易摩擦加劇等不利因素,今年出口前景仍面臨較大不確定性,穩外貿外資依然關鍵。

11月份中國出口實現半年來的首次成長

官方數據顯示,按美元計價,11月份中國出口同比成長0.5%,打破了連續6個月的下滑。分析師先前預測會下降1.1%。

越南經濟遭遇「四隻猛虎」

周子衡:越南經濟正面臨重大挑戰,製造業出口外需不振、電力嚴重短缺、外債風險增強,以及低質無效經濟擴張過多四隻攔路「猛虎」。癥結何在?

汽車業
中國將超過日本成爲全球最大汽車出口國

包括比亞迪在內的中國本土汽車製造商現在的銷量超過了外國汽車製造商,並且正在瞄準海外市場尋求成長。

8月份中國出口同比下降8.8%

中國出口已連續四個月下降,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處境艱難的製造業受到又一打擊。

日元疲軟促進出口 日本經濟成長迅猛

日本第二季度GDP成長超出預期,但分析師警告稱通膨將導致日本國內經濟疲軟。

7月份中國出口降幅創新冠疫情開始以來的紀錄

7月份中國進出口降幅之大超出預期,按美元計價,出口同比下降了14.5%,進口下降了12.4%。

出口
數字經濟賦能中國貿易

程實、張弘頊:借力數字經濟的突破與發展,中國貿易正發生由微觀到宏觀的漸次變革,這勢必將幫助中國貿易適應全球化新趨勢,在高質量發展之路上行穩致遠。

重估中國出口

梁巖:如大環境不進一步惡化,出口中短期前景或比市場預期樂觀一些;應繼續穩定貿易部門就業,推動改革開放,避免更大範圍「國進民退」。

6月份中國出口同比下降

6月份,中國以美元計價的出口同比下降12.4%,是新冠疫情爆發以來的最大同比降幅。

產業鏈遷移,如何影響中國出口?

沈建光:短期看,歐美經濟陷入「滯漲」,是中國出口下行的主要原因。全球產業鏈呈現在地化、區域化、逆全球化,「去中國化」如何影響長期走勢?

樓市泡沫推動出口領先?

古堯:樓市泡沫透支消費,國內製成品市場受壓,增加了中國經濟對出口的依賴;爲平穩出口,偏軟匯率、訂單優先等都會成爲趨勢性選擇。

中國5月出口額降幅超出預期

原因是對中國商品的全球需求減弱。進口表現好於預期,表明中國國內經濟的疫後復甦仍在正軌上。

中國外貿高光時刻能持續多久?

古堯:中國持續高順差的格局,體現了經濟國際競爭力的強勢地位。40多年發展積累的資本優勢,不是短期能夠撼動的。那麼該如何保持這種優勢地位呢?

如何理解中國經濟的「溫差」?

沈建光:相比持續好轉的宏觀數據,微觀感受卻並未出現明顯改善。爲何會出現微觀宏觀感受背離?如何能夠減少「溫差」?

中國3月出口同比成長14.8%

得益於對電動汽車、鋰電池和太陽能電池的強勁需求,3月份中國出口總值同比成長14.8%,爲自去年9月以來的首次出口成長。

貿易
研究:退歐後英國商品出口在七國集團中墊底

商界領袖抱怨稱,英國退歐後與歐盟貿易的繁文縟節和其他障礙使英國企業處於不利地位。

中國外貿品牌化轉型之路:從內外資出口情況的冷暖說起

李瀚明:隨著中國本土資本的不斷發展,中國在外資利用上的情況也有所變化。

如何看待2023年中國出口?

梁巖:2023年的中國出口固然不像一些社群媒體所宣傳的那麼悲觀,卻也面對著明顯的挑戰,目前就判斷出口同比增速已經見底可能還爲時過早。

展望2023:如何應對出口下行?

沈建光:考慮到美歐經濟放緩、外部關係嚴峻、產業鏈外遷等因素,2023年中國出口前景確實面臨很多挑戰,需要將東盟作爲主要發力點。

供應鏈
中國出口企業展開魅力攻勢吸引外國客戶

地方政府組織了出口商代表團參加美國和歐洲各地的貿易展,以贏回客戶和應對脫鉤。

2023年中國經濟復甦將與以往不同

盧賓:2023年中國經濟增速加快還會像以往那樣,由刺激驅動和投資拉動,並給全球經濟帶來巨大提振嗎?

合理推動開放,嚴防衝擊經濟

秦勇:財政應充分考慮2023年經濟面臨的挑戰提前應對,一方面延續實施扶持製造業、小微企業減稅降費政策,另一方面大力改進增值稅留抵退稅制度。

站在巨人肩膀上做外貿——跨境電商出口的興起

李瀚明:從「守株待兔」到「主動出擊」的轉變,對於中國跨境電商行業有著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