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經濟

數字經濟賦能中國貿易

程實、張弘頊:借力數字經濟的突破與發展,中國貿易正發生由微觀到宏觀的漸次變革,這勢必將幫助中國貿易適應全球化新趨勢,在高質量發展之路上行穩致遠。

悲觀者正確,樂觀者成功。悲觀者之所以正確,是因爲聚焦當下,全球經濟的當下可謂千瘡百孔、挑戰重重;樂觀者之所以成功,是因爲放眼未來,人類世界的未來依舊潛力無限、機遇多多。就中國貿易而言,在全球經濟成長羸弱、保護主義普遍盛行的背景下,2023年以來宏觀表現確實是承壓明顯,但我們從微觀調研中,卻明顯感受到中國外貿企業百折不撓的抗壓韌性和目光朝前的創新精神,借力數字經濟的突破與發展,中國貿易正發生由微觀到宏觀的漸次變革,這勢必將幫助中國貿易適應全球化新趨勢、以內生改革應對外部挑戰,在高質量發展之路上行穩致遠。

考慮到中國複雜的市場結構,我們從企業風險管理、企業生存發展和制度性支持三個維度出發,分別調研了來自中國不同省份、不同出口領域的6家出口企業。結果發現:一方面,短期來看,風險和壓力客觀存在,中國外貿企業在供應鏈管理和合規審查上的整體風險有所增加,中小規模出口商生仍面臨較大的外需羸弱挑戰;另一方面,長期來看,通過數字經濟(以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爲代表)賦能出口企業實現自身轉型升級越來越成爲共識,除了數字經濟賦能核心業務效果正面,通過數字技術優化制度建設尤其是制度性服務建設(如境外客戶通關支持、交通便利支持、支付服務等)也將有效助力企業降低貿易成本,以自身競爭力提升來化解外部壓力。

出口企業面臨風險多元化挑戰,風險防禦複雜度顯著上升。

您已閱讀17%(572字),剩餘83%(285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