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經濟

「內需驅動出口」——外資汽車零組件產業的成長飛輪

李瀚明:雖然最近中國剛剛趁著新能源車的東風超過德國成爲整車出口世界第二,但中國在汽車零組件出口上,早就穩居世界第一寶座十餘年了。

【編者按】隨著中國本土資本的不斷發展,中國在外資利用上的情況也有所變化。中國本土資本正在逐漸形成自己的跨國品牌,並且這種品牌效應已經在穩定出口額和外貿業績上初具成效。爲此,FT中文網近期組織「中國外貿轉型之路」專題,在接下來的一系列文章中,我們將講述中國不同省份的代表性企業如何在不同的細分市場上,形成自己的跨國品牌。編輯事宜,聯繫閆曼 [email protected]

我們在上一篇文章中聊到,電子產品高價值密度的特性,使得其往往偏好空運而不必沿海設廠。今天我們就來反過來,聊一些低價值密度的商品。

與電子產品一公斤可以做到上萬元不同,汽車是一件很典型的價值密度很低的商品,運輸起來很不划算。一部汽車一般重2噸左右,即使是價值100萬的豪華車,每公斤也才500元而已。同時,由於汽車內要供人乘坐,外要降低風阻,汽車的樣子自然也沒法像電子產品一樣四四方方,無法充分利用船舶空間。同時,汽車單件商品非常沉重,很難像其它商品一樣由人手或者叉車搬上搬下集裝箱——因此,汽車運輸往往需要使用專用的滾裝船和汽車碼頭(將汽車直接從碼頭開上開下甲板),而無法使用既有的成熟的集裝箱運輸體系。

您已閱讀15%(492字),剩餘85%(269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