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中國周邊

亞洲國家向美國靠攏

FT專欄作家斯蒂芬斯:中國語氣越強硬,其鄰國就越急於靠攏美國。難怪美國國務卿希拉里稱,她感覺自己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受歡迎。

在日本訪問期間與政客和政策制定者交談時,話題總是從中國開始。過了一會兒話題會轉向美國,然後再回到中國。貫穿其中的主線是不安。對中國政府意圖的焦慮與對美國實力日漸下降的擔憂交織在一起。

對歐洲人而言,這些交談令人不安。當然,歐洲自身有可能被全球新興強國排擠到一邊。儘管就目前而言,其組織情緒是內向和自滿。歐洲寧願對地緣政治重心從大西洋向太平洋的轉移視而不見。

在本月召開的20國集團(G20)首爾峯會上,在美國和中國爭論全球經濟失衡之際,歐洲各國卻在相互討論歐元問題。堅持保留英鎊的英國相對輕鬆,英國首相大衛•卡麥隆(David Cameron)稱,峯會讓他有機會睡了一個好覺——近來他因照顧剛出生的兒子而睡眠不足。

您已閱讀16%(305字),剩餘84%(163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菲力普•斯蒂芬斯

菲力普•斯蒂芬斯(Philip Stephens)目前擔任英國《金融時報》的副主編。作爲FT的首席政治評論員,他的專欄每兩週更新一次,評論全球和英國的事務。他著述甚豐,曾經爲英國前首相托尼-布萊爾寫傳記。斯蒂芬斯畢業於牛津大學,目前和家人住在倫敦。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