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歐

普丁
普丁與斯洛伐克總理菲佐在莫斯科會晤

這是烏戰三年以來普丁與歐盟國家領導人之間爲數不多的會晤之一。此次會晤正值烏克蘭準備停止從本國領土運輸俄羅斯天然氣之時。

出口民調顯示,保加利亞大選結果仍可能意味著政治僵局

歷次大選中,各個黨派均未能獲得多數席位,導致加入歐元區進程放緩,親俄黨派崛起。

頌揚川普的羅馬尼亞極右翼政黨AUR崛起

羅馬尼亞人團結聯盟(AUR)在新冠疫情期間從一個邊緣的反疫苗組織迅速崛起爲該國主要反對派力量。該黨承諾「讓羅馬尼亞再次偉大」。

FDI
中國在歐盟鄰近地區的投資遠超美國

根據歐洲復興開發銀行的報告,中國在東歐、北非和中亞的投資遠遠超過美國,去年佔比近39%。

IMF警告工資飆升可能削弱東歐競爭優勢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警告稱,儘管東歐許多國家的工資水準以兩位數的速度成長,但生產率基本停滯不前。

「一帶一路百人百訪」——羅舉博士談中國-白俄羅斯關係

王英良:白俄羅斯與中國的關係如何?其在美國的制裁下出現了哪些困難?如何在區域衝突環境下,推動中白通過「一帶一路」深化共識?

周旋於中美之間的塞爾維亞總統

亞歷山大•武契奇堅稱,他能夠在深化與華盛頓關係的同時,維持與北京方面的密切關係。

投資
投資者應關注東歐與高加索地區

查克拉巴蒂:與歐盟建立合作關係的「東部夥伴關係」六國近年取得了重大進展,是值得值得關注的投資對象。

歐盟
FT社評:歐洲需要有自已的「一帶一路」倡議

中國對歐洲的直接投資不多,但其「一帶一路」倡議卻能在東歐引起極大興趣。一份「歐洲絲綢之路」設想值得歐盟考慮。

索羅斯
索羅斯所創大學揮別布達佩斯

中歐大學是索羅斯在柏林圍牆倒塌後成立的,旨在培養出東歐的下一代領袖。由於受到匈牙利政府的攻擊,該校被迫遷往維也納。

烏克蘭
中國-烏克蘭合作面臨新機遇

蘭順正:隨著烏克蘭新總統澤倫斯基的上臺以及俄烏關係的改善,未來中烏經濟與軍事合作的前景將會更加廣闊。

科索沃
塞爾維亞命令軍隊進入戰備警戒狀態

先前,科索沃武裝警察在一次反走私行動中,突襲了科索沃北部塞族地區,包括塞族警察和俄籍聯合國人員在內的幾十人被捕。

美國
美國加強與中、東歐國家接觸

美國國務卿龐畢歐在訪問匈牙利時批評歐巴馬的中歐政策,並稱美國希望確保該地區不與中俄結成更緊密關係。

東歐國家應對中國投資動機保持警惕

桑德布:中國與東歐建立更深層次經濟合作的動機並不完全符合後者的利益。東歐需要中國的投資,也說明歐盟做得不夠。

難民
不同的「狼奶」:東歐國家拒收難民背後

茉莉:歐盟內部因難民問題的對立,主要原因是東歐國家缺少普世價值與人文精神的啓蒙,沒跟上現代文明的步伐。

中國進出口銀行擬在境外投資40億美元

該行將拓寬投資範圍,超越基礎設施,擬與全球基金爭奪多樣化資產。投資目標還將瞄準電信和旅遊企業。

中東歐歡迎中國投資承諾

中國與16箇中東歐國家結束「16+1」峯會,承諾鉅額投資,這一外交努力在該地區受到歡迎,但布魯塞爾仍抱有戒心。

中國
中國對中東歐投資背後的政治目的

羅哈奇:中國在中東歐地區的投資規模仍然很小,但中國在該地區投資的佈局方式,卻呈現出戰略性和政治性。

中國拉攏中東歐國家令歐盟不安

東歐政界與西歐同僚漸行漸遠,卻與北京方面拉近距離,這令人擔憂歐盟能否在投資規則上用一致論調同中國交涉。

波蘭
波蘭:憤怒和分裂的耶誕節

政府限制媒體進入議會採訪的舉措激起反對黨議員「佔領」議會,一些反對黨人士認爲,讓執政黨完成4年任期不堪設想。

影響深遠的歐洲革命往事

庫柏:默克爾、普丁、歐爾班和卡欽斯基,這四人如今都是歐洲手握大權的政治人物,而塑造他們的正是1989年發生的革命。

中國對東歐投資將出現激增?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即將出訪東歐,令這些國家期待中國投資出現激增。但批評者表示,東歐的一些期望不現實。

匈牙利
匈牙利U型大轉變的啓示

匈牙利經濟學家柯爾奈:匈牙利發生的事情不可掉以輕心,屬於北約和歐盟一員的匈牙利,正在拋棄過去取得的巨大成就。地緣政治對於匈牙利有什麼影響?對匈牙利的未來有何啓示?

速讀
柏林圍牆的倒塌與今天

柏林圍牆的倒塌不僅是25年前東歐劇變的象徵,直到今天它仍有巨大的現實意義,它提供了一個「永久性撫平過去的傷痕」的機會。FT歐洲版主編託尼•巴伯寫道。

波蘭
紀念25年前的波蘭大選

1989年的夏天,波蘭的大選和新政府的組建開啓了多米諾式的東歐國家和平轉型的序幕。有人稱之爲奇蹟,那麼這個影響世界的奇蹟是如何發生的?它對今天的人們有何教育意義?

柯爾奈
從自由主義到新保守主義

中國經濟學家陳平:東歐轉型的休克療法與中國的改革開放相比,是失敗還是勝利?未來西方世界走向,究竟是柯爾奈主張的聯合「遏制」中俄,還是同牀異夢?

天安門
同一天發生的兩場變革

《魔燈》作者阿什:25年前,中國和波蘭的前進道路在同一天發生了改變。波蘭開創了政權和平更迭的新模式,中國則開始了一場充滿變數的全新實驗。

歐盟
克羅埃西亞歡樂頌?

7月1日,歐盟盟歌《歡樂頌》將在克羅埃西亞奏響,這個東歐旅遊勝地正式成爲歐盟第28個成員國。飽經戰火的克羅埃西亞期望能徹底埋葬「巴爾幹火藥桶」和「冷戰」,融入歐洲主流。然而,在經濟形勢糟糕的時候入盟,卻很難讓人開懷慶祝。克羅埃西亞應該如何迎接挑戰、發揚自己的經濟優勢?

芬蘭
東西歐之爭

FT專欄作家約翰•凱:在芬蘭與俄羅斯的邊界,當你越過瞭望塔和帶刺的鐵絲網,你應該能意識到如今的穩定與安寧是何等的脆弱,又是何等的來之不易。

中國看到東歐黃金機遇

中國總理溫家寶和副總理李克強最近接連出訪中、東歐,這似乎表明,北京意識到,在西歐忙於應對歐債危機之際,中國可以藉助雄厚的外匯儲備在中、東歐地區擴張。更重要的是,中國在投資東歐企業方面採取了更具戰略眼光的方式。

中歐精神?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許知遠:昔日的中歐因爲身份的困惑,因爲反抗的需求,因爲始終瀰漫的不安全感,造就了一種充分的自省意識,總要追問存在的意義與價值。

東歐
東歐將變爲中國的勢力範圍?

布魯塞爾當代中國研究所研究主任霍爾斯:中國的貿易實力可能會爲東歐的發展創造重要機遇。因此歐盟不應試圖把中國排除在外,而應提高歐盟經濟政策的效率,以鞏固歐盟在其邊緣地區的影響力。倘若如此,東歐就不會很快變成中國的勢力範圍。